《科創板日報》5月12日訊(記者 唐植瀟) 蘋果手機產品價格發生變化。
近日,《科創板日報》記者走訪深圳多家蘋果授權經銷門店發現,iPhone 16 Pro等多款機型已出現調價,以iPhone 16 Pro 128GB為例,售價從官網原價7999元下調至6499元;Pro Max全系版本同步降價超1300元。多位銷售人員表示,“我們線下已經統一調過兩輪了,目前(蘋果)官網與直營店是原價?!?/p>
蘋果經銷商門店
截至目前,蘋果iPhone 16系列在不同銷售體系中形成了明顯的價格分層:目前蘋果官網與直營門店售價保持不變,授權門店則統一執行下調后的掛牌價,而電商平臺通過限時發券和補貼,將部分型號價格進一步壓至6000元以下,滿足“以舊換新”補貼門檻。
截至目前,蘋果未對渠道價格變化作出公開回應,蘋果中國區客服則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目前沒有接到降價通知。
小米、華為、OPPO等品牌也已在線下渠道啟動“618價”預熱促銷,部分機型通過組合補貼實現提前放量。
蘋果iPhone 16線上、線下“三價共存”
《科創板日報》記者在一線走訪中發現,本輪蘋果降價并非由蘋果官網或直營門店統一發布公告,而是由授權經銷商同步調價,疊加平臺限時補貼機制,目前市場上已出現三種價格帶:官網原價、授權統一價、電商補券實付價。
蘋果經銷商門店中iPhone 16現價
其中,在深圳多家蘋果授權經銷門店,包括iPhone 16 Pro、iPhone 16 Pro Max、iPhone 16、iPhone 16 Plus在內的機型已普遍調價。例如,iPhone 16 Pro(128GB)售價為6499元;iPhone 16 Pro Max起售價為8599元;標準版iPhone 16與Plus版本分別為5099元、5599元。門店銷售普遍表示,“這個價格是統一調整后的,之前調過一次,昨天(即:今年5月11日)又調了一輪,全國授權門店基本一致?!?/strong>
銷售對比價的方式也較為直接,“你去官網或者直營店看看,都是原價的。”一位銷售邊展示官網售價邊強調:“我們雖然不是直營,但是授權渠道,全國聯保,一樣保修。”
《科創板日報》記者走訪京東之家線下門店時獲悉,其線下價格與官網一致,未執行授權體系中的“6499元”價格體系。其銷售人員稱:“線下是原價,參加不了國補;線上你看到的5999元,是京東平臺通過發券方式實現的?!?/p>
這一點從電商平臺促銷頁面也可得到驗證。
在京東與天貓Apple官方旗艦店上,iPhone 16 Pro(128GB)通過限時優惠券疊加“以舊換新”補貼后,價格被壓至5499元。京東之家的銷售人員也坦言:“你要是搶得到券,確實劃算,但昨天(即:今年5月11日)晚上iPhone 16 Pro(128GB)的貨都搶完了?!?/p>
當前“國補”并非限定產品屬性,而是依據價格門檻(6000元以下)來界定參與資格。只要實付價格達標,iPhone、iPad乃至AirPods均可在參與平臺獲得補貼。Apple官網與直營門店由于價格未調整、且線下不納入政策適用范圍,因此無法實現補貼;而線下授權門店雖有調價,但大多未跌破6000元臨界點。
由此,這構成了一種價格層級結構:官網定價“保持高位”;授權門店已兩次調價;而電商平臺則通過“補貼券”,觸發“國補”要求的方式創造出最低價格成交通道。
截至目前,蘋果未對渠道價格變化作出公開回應?!犊苿摪迦請蟆酚浾呦蛱O果中國區客服進行咨詢,其官方客服表示,“目前沒有降價通知,請以官網價格為準。若有降價,會第一時間同步線下直營店和授權門店?!?/strong>
在“三價共存”所造成的“信息差”背景下,消費者在不同渠道間的體驗差異也被愈發拉大:部分門店銷售并不會主動提及平臺價差,但亦有部分銷售仍會清晰解釋“國補門檻”的邏輯。
社交平臺上,有用戶分享了iPhone 16系列在不同平臺的報價截圖,對比授權店、官網與電商實付價的差異,并制作了“價格走勢記錄表”,標注出Pro系列近期多次降價區間。也有博主總結不同版本的成交價格,并提示券后價是否接近往年同期水平。在相關評論區中,“是否為歷史低價”“是否還有空間”“618是否會繼續降”等話題被反復提及。
部分用戶反映,電商平臺降價的時間節點較往年提前,引發對“首發購買是否劃算”的討論。有消費者在公開評論中稱:“去年買15 Pro降價慢,今年16 Pro不到半年就降”;也有網友表示“現在比官網低1000多,看起來門店更早行動了”。
在多個平臺的評論中,出現了關于“不同銷售渠道政策差異”的集中討論。一些用戶留言表示難以理解“為什么官網沒有降,門店卻統一降了”;也有網友交流稱“只有電商平臺配合券才夠國補門檻”,并表示“只能多平臺比價,看哪邊便宜”。
蘋果手機在華出貨承壓
這并非蘋果首次在“大促”前進行調價。
早在去年3月,iPhone 15系列便率先啟動降價,幅度達1500元;進入去年“618”期間,價格進一步下探,最大降幅達到2350元。今年3月,蘋果再度推出全系降價活動,iPhone 16(128GB)價格一度低至4499元,創下其旗艦機型的歷史新低。
根據IDC發布的數據,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同比增長3.3%,達到7160萬部。但在整體市場回暖的背景下,蘋果的表現未能同步改善。IDC數據顯示,蘋果該季度在中國的出貨量為980萬部,同比下降9%,是主要品牌中唯一出現負增長的廠商。Canalys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蘋果在中國市場出貨量為4290萬部,同比下降17%,市場排名被華為反超。
Canalys高級分析師朱嘉弢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第四季度是蘋果iPhone的傳統銷售旺季,未來幾個季度將面臨更大的銷售壓力。”他認為,降價可能對銷量提升產生一定作用,但在當前競爭與價格政策限制下,提振效果有限。尤其在“6000元以下機型可獲補貼”的政策背景下,蘋果部分主力產品定價區間仍未納入。
蘋果公司2025財年第二財季財報顯示,其在大中華區實現營收160.0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約2%。全球層面,該公司本季度總營收達953.59億美元,同比增長5%;凈利潤為247.8億美元,同比增長5%;其董事會已批準最多1000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分析認為,蘋果整體盈利能力保持穩定,為區域性策略調整提供了一定操作空間。
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在近期研報中表示,蘋果在2025年面臨多重挑戰,包括iPhone出貨增長放緩、創新節奏承壓以及中國業務連續性疲軟。有觀點認為,在此背景下,包括通過渠道調價、與平臺協作釋放補貼空間等策略,正成為蘋果應對本地市場壓力的方式之一。
根據Counterpoint的數據,蘋果在中國高端手機市場的份額從2022年的75%,下降至2024年的54%。同期,華為、小米等品牌在旗艦產品的發布頻次、技術配置、本地服務適配等方面持續推進,蘋果在本土市場面臨更直接的競爭局面。
根據Canalys發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數據,小米、華為、OPPO和vivo分列市場前四,出貨量分別為1330萬臺、1120萬臺、1110萬臺和1080萬臺,均實現同比增長。其中,小米以18.6%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一,同比增幅達39.9%;華為同比增長10%,排名上升至第二。
多個手機品牌提前啟動“618”
《科創板日報》記者在走訪中發現,除了蘋果經銷商調價之外,部分品牌的門店已開始在社交媒體上預熱“618”促銷活動。
部分渠道明確打出“618價格提前執行”口號,并結合店鋪補貼、國補政策、贈品福利等組合方式將銷售節奏提前。
例如,OPPO在線下門店對Find X8s機型推出最高直降1000元的限時優惠,優惠后價格低至3699元,較官網價格明顯下探。店面同步配套貼膜、回收、免息分期等服務。該活動原計劃截至5月11日,后因市場反響,活動延長至5月18日。
華為則圍繞Mate 70系列、Pura 70系列、nova Flip等機型在部分門店推出“到手價+國補+店補”組合形式,補貼后售價最高降幅超千元。旗下智能穿戴產品如WATCH GT 5與FreeBuds Pro 4系列也在部分渠道以“國補后價格”發布限時售價,折后優惠力度集中在300元至900元區間。
小米則在小紅書等平臺發布門店促銷信息,15系列手機不同版本普遍在官方零售價基礎上直降800元,并配套贈品。部分宣傳話術強調“無需等618”“線下價優于電商平臺”等賣點。
目前各品牌促銷方式差異較大,覆蓋方式從官方門店統一價,到渠道自主發券、平臺補貼觸發國補,再到線下銷售話術強調“早買早享”。從促銷節奏看,618價格釋放已有提前趨勢,線下端成為核心承接場景之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