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風兒童劇《高原上的黑眼睛》5月11日結束了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的演出,幽默動人的故事情節,奔放激情的藏族歌舞,陌生可愛的高原動物,幽遠空靈的音樂……如此“民族風”的兒童劇既真實感人又飽含知識量。
《高原上的黑眼睛》由北京演藝集團、北京青海玉樹指揮部出品,中共玉樹州委宣傳部聯合出品,北京兒藝制作演出,以青海玉樹隆寶灘黑頸鶴自然保護區為故事背景,講述了北京男孩夏天在三江源邂逅了玉樹少年扎西等小伙伴,從相遇相識到相伴相惜,最終收獲了一段真摯友誼的故事。自首演以來,已在北京和青海連續上演五輪,收獲了大麥9.8分的認可。2024年10月,劇組一行奔赴青海西寧,在海拔2000米的青海大劇院克服高原反應,以飽滿的熱情為2000多名來自玉樹的中小學師生帶去了精彩演出,觀眾表示,“在《高原上的黑眼睛》里,我看到了對孩子們童真的尊重與呵護,對自然的敬意與守護,讓我震撼和感動。劇中真實生動的故事,也讓我們直觀看到了援青干部的無私奉獻,更感受到京玉兩地的深厚情誼。”
北京演藝集團副總經理董寧表示:“《高原上的黑眼睛》講述的不僅是一個關于自然與成長的故事,也是一座連接都市孩子與大自然的橋梁,更是一部用心創排、用情制作、用功打磨的精品劇目。作為集團‘文化援建三部曲’的一部力作,我們用文藝精品展現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展示文化沁潤人心的力量。”
該劇于日前進行了精雕細琢地打磨升級,導演王炳燃表示:“為使這部劇能更加完美地呈現給觀眾,劇組進一步打磨了劇情節奏,讓故事發展更加緊湊流暢,增強情節的吸引力與感染力。同時在舞美設計上進行優化升級,使舞臺呈現出的三江源景色和動物們更具震撼力與真實感,觀眾也能沉浸式地感受高原魅力。”
作為一部現實主義題材兒童劇,另一引發觀眾熱議的話題就是劇中對藏地自然生態和“中華水塔”三江源的展現。主創團隊運用舞美、燈光、音樂等多種表現形式立體展現了雪山、青草、河流這三大視覺核心形象,瑪尼石墻、酥油燈等獨特藏族元素巧妙融入,構建出詩化的藏地舞臺空間。除了自然風光,高原動物也成為了一大看點,旱獺、野牦牛、白唇鹿、赤麻鴨、斑頭雁等棲息于三江源的高原動物也以巨型偶、布袋偶、手持偶等令人眼花繚亂的形式靈動呈現。北京兒藝院長王東表示,看到觀眾們在觀劇后對“三江源”這片寶藏之地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且都把這個地方列入了自己的旅行計劃,這或許是《高原上的黑眼睛》帶給大家最好的禮物。通過一個溫暖的故事,讓孩子認識三江源,愛上三江源,進而走進三江源,了解這里世世代代生活的人們,這正是北京兒藝的兒童劇作為來自北京的一張文化名片,承載文化傳播使命的生動體現。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郭佳
攝影/北京青年報記者 劉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