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新官上任三把火”。
這火可不能亂燒,燒得好了,可以燒出官威來,燒得不好,可能燒出把柄來,甚至引火燒身,釀成大禍。所以無論古今,當官都是一項微妙的“技術活”。
那么,這三把火究竟是怎么燒的呢?
學者張程寫的《衙門口:中國古代官場圖鑒》,將這件事說透了。
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
“摻沙子”
古代新官上任,往往會請老到之人或者親友同窗當助手,協助處理政務。這種現象,在歷史上越晚近就越明顯。到清朝時,一個官員上任,往往攜帶著一整套行政人馬,一到任就全面接手各項工作,可謂“一朝天子一朝臣”。
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在當地站穩腳跟。胥吏差役等地頭蛇,在一個地方待了幾十年,互相授受,盤根錯節,一般新官根本管不住。因此,為了不被他們欺負,并樹立自己的官威,“摻沙子”就是新官上任必燒的第一把火。
新官上任的第二把火
“拜碼頭”
所謂“拜碼頭”,就是摸清楚當地官紳士人的情況。新官雖然擁有轄區內最大的法定權力,但在泛權力起關鍵作用的古代社會,他的實際權力往往不是最大的。轄區內可能住著退休的、養病的、守孝的朝廷命官,或者即將上任的新科進士,或者其他富豪子弟,乃至皇親國戚。
這些人的官場網絡、人際關系和潛在權力,都會影響當地官員的升降禍福。新官如果得罪了這些人,不但官爵難保,甚至還有性命之憂。所以,“為政不得罪于巨室”,成了一條千年古訓。剛到任的新官,必須抓緊時間,對這些官紳豪門一一拜訪。
新官上任的第三把火
“買賬”
新官鎮住了衙門、拜完了碼頭之后,還要迅速熟悉“業務”,這就需要“買賬”——買當地各種潛規則的詳細條目、各級官員的人情關系、上下衙門迎來送往的價格,以及當地官場的禁忌和各種各樣的“先例”。
這些東西,通常都會被上一任賬房專門記錄在一本賬簿上,等著新任官員派賬房來買。如果新官沒有這本賬簿,就很難在當地展開人情往還,久而久之就會受到當地官僚系統的排擠,最終不得不離職了事。
摻沙子、拜碼頭和買賬,是新官必須正視的三把火,想在衙門里立足,想好好地把官做下去,這三把火全都不得不燒。然而,這些還僅僅是一個開始,更多的潛規則還等在后面。
所以,關于新官上任的話題,僅是《衙門口》這本書的一小節,其他內容更加精彩。本書從古人參加科舉說起,詳細介紹了古代官員的職場生活、官員待遇、官府運轉、退休制度等各個方面,并專門討論了衙門背后的規律。打開這本書,如鋪開古代官場畫卷,娓娓道來,令人大開眼界。
感興趣的書友,還可一并收藏張程老師另一本佳作——《頑固與脆弱》,這本書詳細拆解了古代歷史上的泛權力,扒開了古代社會的另一面。兩本書均含作者印簽+鈐印,收藏價值很高,千萬不要錯過。長按下圖,識別圖中的二維碼,即可一鍵收藏:
添加:Leonardo201031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