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2年(明萬歷十年),利瑪竇被派往中國傳教,在華傳教28年,是天主教在中國傳教的最早傳教士之一。
利瑪竇把西方文藝復興以后最新的天文、地理、數學知識傳播到了中國,也把中國儒家經典四書五經翻譯到西方,他的《利瑪竇中國札記》向歐洲介紹了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風土人情,在西方同樣掀起了一股“中華風”。
因為他的傳授,中國人知道了地球是圓的,知道了地圖、時鐘,知道了油畫、玻璃,他創造的點、線、面、曲線、平面、三角形、四邊形、圓、星期等中文詞匯沿用至今,成為如今中國婦孺皆知的名詞和概念。
他向中國人傳播這些知識的過程充滿艱辛,經常陷入山窮水盡境地,1599年的鎮江之行,是他文化傳播事業的一個轉折點。
01
《利瑪竇中國札記》中介紹,1599年1、2月間,利瑪竇第一次到北京傳教失敗,應弟子瞿太素邀請,準備到蘇州定居。
他沿大運河到達鎮江,聽說矍太素在丹陽而來到丹陽。
到丹陽后,由于長期疲勞奔波,利瑪竇大病一場,幾乎死去。瞿太素聘請了最好的醫生為他治療,并親自伺奉他的起居生活。
在瞿太素精心治療和護理下,利瑪竇起死回生。他在書中說,經過治療和休養,他身體的健康狀態比以前更好。
臨近春節了,在瞿太素帶領下,他在鎮江過了一個到中國以來最快樂的春節。
瞿太素是一個有廣泛人脈和相當活動能量的“官二代”,他父親瞿景淳是翰林院編修,最后做到禮部侍郎。
他從小走南闖北,熱衷于煉丹術,在廣東肇慶他遇到了利瑪竇,癡迷的向利瑪竇學習現代西方數學、天文、地理知識,學會了煉金術,后來成為了利瑪竇最忠實的追隨者,并成為利瑪竇早期傳教事業中,對利瑪竇影響和幫助最大的人。
瞿太素是常熟人,在鎮江、丹陽有廣泛的人脈。來到鎮江后,他帶著利瑪竇拜訪了許多官員和社會名流,所到之處都受到熱烈歡迎。
02
時值春節,正是鎮江城萬人空巷、全民狂歡的時候。鎮江各個行會輪流發起組織,開展盛大的祭祖和慶祝游行活動,同時開展打秋千、舞長龍、耍獅子、踩高蹺、蕩湖船等大型民間藝術表演,以展示行會自身的影響力。
在鎮江官員和社會名流的安排下,利瑪竇幾乎一場不落的觀看游行表演活動,沉浸在鎮江民眾歡樂的海洋中,給他大病后的身心帶來極大的愉悅。
他還在朋友的陪同下,參觀了鎮江的大街小巷,他發現這里市場極為繁榮,柴碳巷、胭脂巷、酒海街、牛皮巷、琴園巷、書場巷、磚瓦巷、染坊巷、糧米倉巷等等,一條街巷就是一種商品集散地,這種經濟繁榮和富足的程度,是他到中國十幾年來所沒有看到過的。
在鎮江,大家都把他作為奇人看待,禮遇有加,全城的社會名流都來拜訪他,以與他結識為榮。
在與鎮江官紳的交流中,利瑪竇介紹了西方文藝復興以來的科技文化發展成果,向他們傳播最新的世界科學知識,引起了鎮江士大夫階層的極大興趣。
他送給了鎮江知府王應麟一張他在肇慶時印制的世界地圖,使鎮江人第一次知道地球是圓的,在地球上除了中國還有那么多的國家,中國并不是世界的中心。
最令利瑪竇特別感動的是,在他過完春節,在矍太素的陪同下離開鎮江時,鎮江知府王應麟派出豪華的官船,專程把他送到了南京。
在南京,他受到禮部侍郎葉向高的歡迎,結識了著名思想家李贄、徐光啟,被意外留下,因此他放棄了到蘇州定居的安排。
在南京,他應南京吏部主事吳中明要求,修訂翻刻了十幾年前繪制的《山海輿地圖》,這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幅中文世界地圖,為中國知識階層打開了了解世界的窗口,引起轟動。
第二年,又艱難的重新進入北京,意外的被萬歷皇帝留下,從此他住在北京,拿著朝廷俸祿,衣食無憂,在徐光啟等人協助下傳播天主教和西方知識。
危難時期的鎮江之行,成為利瑪竇后半生事業的轉折點,從此他的事業,走向光明。
他用余生,把他所掌握的西方現代科技知識悉數介紹到了中國,并把《四書》、《五經》翻譯成拉丁文介紹到西方。
1610年病逝后,萬歷皇帝下旨允許他在北京安葬,他又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皇帝允許在中國領土安葬的外國人。
03
利瑪竇的鎮江之行,編成于清末的鎮江地方志書《丹徒縣志摭余》和民國期間的《江蘇省會輯要》均有明確記載,這也印證了《利瑪竇中國札記》記載的準確。
利瑪竇鎮江之行,不僅使鎮江地方官員了解了當時最新的西方科技知識,而且使丹陽人認識了天主教。
此后不久,法國傳教士在丹陽建立了教堂,這座建于明代的教堂,現在已經移建到丹陽北門,傳承至今,這是如今丹陽唯一的天主教堂,也是江蘇省境內最早的天主教堂之一。
1595年,利瑪竇在南昌傳教時,馬相伯祖輩成為了天主教信徒。出生在丹陽的馬相伯,是二十世紀中國最有影響的天主教徒。他不僅是國共兩黨都非常尊敬的革命老人,而且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神學博士、復旦大學的創始人、中華民國第一任的南京市長,也是推動天主教中國本土化的第一人。
從利瑪竇到馬相伯,天主教傳承在丹陽形成跨越幾個世紀的接力,它作為天主教傳承在中國的一條歷史路徑,值得今天的我們細細品味和研究。
點擊分享:
看這些鎮江記憶,卻已淹沒光陰里!
挖掘鎮江的文化,讓它成為鎮江的名片,
如感興趣,關注一下“鎮江風情”這個號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