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昌區夏布小鎮夜景。榮昌區委宣傳部供圖
住宿床位僅1萬余張、餐飲企業就餐座位總數2萬余個的重慶榮昌,在“五一”黃金周迎來城市治理“大考”:5天接待游客234.5萬人次,其中占地百余畝的夏布小鎮就涌入游客近90萬人次。
重慶市榮昌區的夏布小鎮景區,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在古鎮游玩參觀。新華社記者 唐奕 攝
面對遠超城市基礎設施承載能力的“潑天流量”,這座渝西城市卻交出了重大安全事故“零發生”、零重大投訴的完美答卷,更以暖心服務頻登熱搜,將“流量”轉化為“留量”。
“這場實戰檢驗我們的城市治理體系。”5月9日,榮昌區委書記高洪波表示,應對考驗的“密碼”在于“黨建引領+數字賦能”的治理結構、“全面參與+柔性服務”的共治格局、“資源統籌+機制創新”的應急體系三重奏。
智治先行:數字大腦護航流量峰值
上個月,當“鹵鵝哥”的短視頻點燃流量導火索之時,榮昌的治理體系已悄然啟動。
區委區政府提前對游客有可能在“五一”假期大量到來的情況作出預判,并成立10個專班,涉及交通保障、市場保供、食品安全等與游客相關的多個方面。“五一”期間,除區級專班外,各部門、鎮街干部也全員到崗,分專班開展各項工作,形成橫向到底、縱向到邊的工作網絡系統,及時收集現場情況與游客呼聲,并與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相互響應。
“五一”假期,榮昌區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下稱“指揮中心”),人流量、車流量等數據在大屏幕上實時跳動閃爍,重點區域的實時畫面不斷更新,其中部分畫面來自4臺在重點區域開展智慧低空巡飛的無人機。結合相關數據,指揮部可提前獲得預警,并在3分鐘內進行響應。
4月30日,相關社交平臺上“榮昌”的搜索熱度較一個月前暴漲400多倍。指揮中心通過數字生成分析,發現高速公路下道口極易發生擁堵。聽取了相關部門建議后,該中心利用梳理路網資源并進行優化,形成“單循環”疏導車流的決策。相關部門連夜趕制單循環指示路牌,組織交巡警、工作人員在路口引導分流,并通過多種媒體渠道進行宣傳。第二天,榮昌高速公路下道口的擁堵情況大大緩解。
“數字治理不是冷冰冰的算法,而是有溫度的服務。”榮昌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區通過輿情監測系統捕捉到游客“充電難”“露營難”等訴求后,立即著手改進:5月1日下午開始,在全民健身公園等3個公園開放場地,可搭建2000頂帳篷供游客露營,增加5名巡邏安保人員,并安設直飲水、照明用的高桿燈等,并在2天內安設了5臺共享沐浴機方便游客洗澡;在高鐵站、車站、露營基地周邊增設充電驛站;發布城區90家鋪蓋面經營門店,附上地址與聯系電話。
整個“五一”假期,榮昌區全體干部堅守崗位,并依托數字重慶人工智能底座核心能力,讓這座城市的應對更加從容:安全事故“零發生”,人流、物流、車流有序流動,餐飲、住宿、購物得到全面保障,也讓游客感受到“有序”,從而奠定了城市“韌性”的基礎。
開放共享:政府資源變身服務載體
盡管“五一”假期已過,但游客關于榮昌區政府機關食堂的“感受帖”,仍在網絡上不斷涌現。單日接待超過1萬人次、一天蒸半噸米飯、砍800只鹵鵝等詞條不斷在網絡上“刷屏”。
重慶市榮昌區的夏布小鎮景區,商家正在整理攤位上的榮昌鹵鵝。新華社記者 唐奕 攝
榮昌所有餐館、小面館等餐飲企業,就餐餐位加起來僅有2萬多個。平均每天40多萬人涌入榮昌后,2萬多個餐位顯然捉襟見肘,如何方便他們就餐?
榮昌決定挖掘政務資源,增加應對游客“洪峰”的空間:除開放政府機關食堂外,還騰出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學校等的8萬余個停車位,方便游客停車;區政府、各鎮街辦公樓開放衛生間,并設立“游客專用通道”。與此同時,城管秒變“服務員”,在做好本職工作同時,幫助忙不贏的餐館掃地做清潔;干部到區政府機關食堂洗碗、端菜,讓游客有了不一樣的用餐感受……
據統計,榮昌區政府機關食堂等話題,登上熱搜榜200多次。這種現象,引發了榮昌區委、區政府的思考,并催生治理創新:區政府宣布每個月第一個周六中午及國家法定節假日,繼續對外開放機關食堂,并按今年“五一”期間的標準提供榮昌美食;一些車位不足的重點區域見縫插針劃上停車位,方便平時市民停車;陸續在公園健身區域周圍增設直飲水點,以方便游客和健身市民。
“五一”黃金周,重慶榮昌區政府機關食堂成了備受矚目的“網紅餐廳”。首席記者 龍帆 攝
柔性治理帶來的情感連接,讓榮昌憑借“寵客三板斧”火爆出圈,正如一名網紅博主的點評:“在這里,城市治理不是冰冷的管理,而是溫暖的款待。”
志愿服務:微光成炬照亮城市
從榮昌返程前,陜西游客陳女士在安富街道通安村退休教師林賢雙家窗臺上,留下一封感謝信,感慨“榮昌人的熱情有100℃”,以表達對以林老師為代表的榮昌人民的感激之情。
5月1日這天,陳女士帶著家人到安陶小鎮游玩體驗,一時忘了時間。當想起要訂酒店時,她在網上搜索了一圈,均被告知“客滿”。天已黑盡,陳女士發現路邊有一個種滿花草的小院,頗有幾分民宿的模樣,便抬手敲門。
得知來意后,69歲的主人林賢雙與家人一起,熱情地招呼遠方的客人進屋休息,將外孫的臥室和備用房間騰出來,供陳女士一家免費使用,并安慰她:“當成自己家,安心住。”
“來了就是一家人”——在與榮昌“五一”旅游相關的視頻、新聞下,還有不少像陳女士這樣的游客留言,講述了一個個被榮昌干部群眾“寵愛”的瞬間和滿滿的感動。
通過拓展線上線下空間、完善群眾動員方式、優化服務群眾模式等方式,這個“五一”假期,榮昌最大限度調動起市民參與城市治理的主動性創造性,充分激活人民群眾治理城市的力量和智慧,培育起“群眾的事同群眾多商量,大家的事人人參與”的社會氛圍,構建人民協同治城的生動局面。
“五一”前,榮昌就發布《致全區市民朋友的倡議書》,并發動群眾一起為榮昌“扎起”。為游客指路、講解景點、協助維持重點區域的秩序……一個個普通的榮昌人,主動當起了“東道主”“代言人”,志愿力量如滾雪球般壯大。
2025年5月3日,榮昌區迎賓大道,志愿者王強為游客推薦旅游目的地。首席記者 龍帆 攝
志愿服務的溫度在細節處流淌。在萬靈古鎮,志愿者隨身攜帶的“服務包”里有針線、創可貼和本地小吃;在露營基地,退役軍人服務隊通宵值守;在網紅打卡點,文藝志愿者即興表演非遺節目……正如湖北游客羅雪娟感慨:“榮昌人的熱情,是鹵鵝之外更珍貴的城市名片。”
當榮昌火出圈后,對家鄉的自豪感激勵更多榮昌人自發加入,與政府齊心協力,從一個個細微之處彌補政府公共服務的不足。這也成為榮昌此次經受“大考”而獲良好口碑的一大要素。
后流量時代的治理啟示也正在顯現:“五一”假期結束后,榮昌區委、區政府在新晉“網紅打卡地”——區政府機關食堂,分批宴請志愿者、環衛工、綠化工,區領導與環衛工大姐挽著手拉家常,并表示“你們的付出,我們記得”,獲得更多市民、網民的好感。
5月8日,1000余名環衛、園林工人受邀走進區政府機關食堂,與區委副書記、區長萬容,區委副書記廖傳錦等全體在家區領導共進晚餐。榮昌微發布
“我們要把平急兩用的思維延續下去。”該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把“戰時”機制轉化為常態服務,讓“全民志愿”成為城市治理的永續動力。
記者手記>>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
羅蕓
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考察時強調:“要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積極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在榮昌區成功接下五一假期“潑天流量”的實踐中,記者深刻感受到了城市治理的三個核心價值取向: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以及治理成果切實共享于民。
首先,榮昌區的治理實踐充分體現了“一切為了人民”的價值取向。面對突如其來的游客流量高峰,榮昌區委區政府迅速行動,通過數字化賦能的黨建引領,科學預判、及時響應,確保了城市和景區的秩序井然。從交通保障到市場保供,從食品安全到景區秩序,每一個環節都體現了對游客的關心和關懷。特別是政府機關食堂、停車位、衛生間等公共資源的對外開放,更是讓游客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和便利,充分展現了“人民城市為人民”的治理理念。
其次,榮昌區的治理實踐也彰顯了“一切依靠人民”的動力源泉。2024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給上海市楊浦區“老楊樹宣講匯”全體同志回信,希望他們“帶動更多市民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積極參與城市建設和治理,共建和諧美麗城市,共創幸福美好生活”。在應對游客暴增的過程中,榮昌區充分調動人民群眾參與城市治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形成了強大的工作合力,真正實現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無論是黨員干部的堅守崗位,還是普通市民的自發參與,都成為了榮昌區成功應對游客暴增的重要力量。特別是廣大志愿者的無私奉獻和熱情服務,更是讓游客感受到了榮昌“來了就是一家人”的熱情和友好。這種“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生動實踐,不僅增強了榮昌區的治理效能,也提升了榮昌區的城市形象和品質。
最后,榮昌區的治理實踐還體現了“治理成果切實共享于民”的核心理念。通過科學有效的治理,榮昌區不僅成功應對了游客洪峰的挑戰,還借此機會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為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榮昌區還通過公共資源的高效利用和開放共享,讓更多的人享受到了城市發展的成果。無論是政府機關食堂的對外開放,還是公園、健身區域等公共設施的完善,都讓市民和游客感受到了城市的發展和變化,增強了他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榮昌區在“五一”假期展現出的城市治理的三個核心價值取向,確保了城市的各項功能和服務真正惠及人民,實現人人都能有序參與城市治理、人人都能切實感受城市溫度、人人都能擁有歸屬認同,為其他城市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啟示。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羅蕓 榮昌區融媒體中心記者 張成杰 唐瑤
原標題:沉穩應對“潑天流量”帶來的“大考”——榮昌火出圈背后的城市治理邏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