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訊社北京訊www.cnatv.com.cn(記者 張兆偉)近日,本社專訪了酒類釀造、品鑒大師賞強先生,本文根據賞教授的談話整理,并得到賞大師的親自斧正校對,非常感謝強大師接受我們的專訪!
.賞先生談酒之起源和釀酒之緣由——
人類文明出現時,酒就伴隨著出現。
在中國,公元前8千年磁山文化,公元前7千年賈湖遺址,公元前5千年米家崖考古中…出現了谷物發酵的殘留物。
《天工開物》中漢字“糵”“醴”,糵指酒曲中谷物,醴指酒。
酒是人類精神欲望的化身,因發酵物中含有酒精,在飲后熏熏然的狀態中,早期人類認為能于神明溝通,并且產生快樂感,滿足感,儀式感,成就感,喜慶感,征服感…使之達到天人合一,宇宙共享的一種精神假象。
賞先生縱論中國酒文化中喝酒的講究——
從大量出土酒器文物中,酒禮和酒文化分享與共圈看,在黃河流域仰韶文化中出土一種小口尖底陶瓶,分析出瓶沿口中不但有酒成分,而且還有多人飲酒時細微的擦痕。很可能是圍坐在一起共飲共享。
商周時,杯子叫“觚”,盛酒器叫“司巧母銅方壺”。在大屋里,用銅方壺分倒在觚中,客敬主人,主人還禮(戰國出土宴樂水陸攻戰銅壺紋飾),與現代人酒局異常相似。
賞先生暢敘中國千年酒文化——
“酒逢知己千杯少”熏醉了歷史余韻,帶動了江湖節奏。
古人特別重視酒禮,帽不正,衣不整不入席,也是失禮行為。敬酒以尊長為主,尊長控制進度,尊長不喝時酒局可散,不能“醉而不出,是謂伐德”即借主人酒自醉后賴主人家不走之意。
賞先生論酒之傳承——
由于文明進步,社交場景不同,全國各地各民族酒文化不同,飲酒是一種文明文化載體,是傳統就能傳承。順應社交,不強勸酒,不喝過量,微醺為佳。
在現代社交中,酒文化主要起到:突破節點,化解尷尬,尊守禮儀,增進交流…作用。在美食,場景的作用下,達到輕松,快樂,節制,分享,友誼目地。
古老的中華酒文化在現代釀造技術發展下與現代美食風味賦能中,繼續陪著中華文明一起前行,不忘初心,是每個現代釀酒工作者的使命。
賞強先生簡介:
賞強,男, 北京人,高級工程師。1988. 年畢業于西北輕工學院食品系啤酒專業,曾工作于青島啤酒有限公司,曾在國內外酒類刊物上發表論文文章數百篇篇,多篇論文獲獎。賞先生在研究酒文化方面有突出貢獻。
賞強先生現為陜西省科技大學生物生命學院客座教授。
賞強先生是現代浪漫主義詩人,發表佳作無數篇,出版有個人詩集。
值班總編:保積來 責任編輯:梓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