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時空/文 劉慧伶編輯整理 “修舊如舊”,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如何恢復青銅器原本的樣子,色彩如何調配,補缺如何能夠渾然一體?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青銅器修復的世界,來看看修復師是如何妙手回春的。
獸面紋鼎修復全流程
首都博物館館藏獸面腰花銅鼎出土于西周燕國墓地II區M 253 號墓葬,此鼎為三級品,出土時整體破損嚴重,缺失將近 1/3 ,而且表面坑土、腐蝕較多,器物表面的部分紋飾被硬結物所覆蓋,此外,器物饕餮紋還有黑色填充物。
修復前
黑色填充物
經過對這件青銅器的部分碎片進行科學分析,該鼎本體是由銅、錫、鉛組成,黑色填充物的主要成分則為碳元素,可能是煙墨或者炭黑,起到裝飾青銅器以及防止器物氧化的作用。
由于青銅器整體破損嚴重,但銹蝕物對本體腐蝕不算嚴重,再結合文物今后保護的需求,大致的修復路線為:建檔→清洗→除銹→整形→焊接、粘接→補配→做舊→封護→修復→完善檔案。
首先要對文物進行資料收集,拍攝文物照片,照片不僅要反映器物的整體外貌,還要反映局部特征。查詢資料,將文物的破損狀況進行初步整理,在修復過程中 也要拍攝相關照片。
清洗:是指去除青銅器表面附著的灰塵等,此件青銅鼎表面的灰塵、附著泥土、污垢等比較容易處理,所以用超聲波放入純凈水就可對器物清洗干凈。
除銹:對于那些嚴重影響文物外觀的硬結物去除,而對于那些穩定的銹蝕、不影響外觀和威脅器物保存的銹蝕物予以保留。除銹主要以物理方法為主,采用手工與機械相結合。
整形:也成為矯形,是指對青銅器文物出現的凹陷、錯位、開裂等形變進行糾正修復,使其恢復到原外觀形狀的技術措施,主要原理是通過施加外力使器物恢復原狀。對銅質較好的銅器,利用烘干箱和熱風槍加溫,消除殘片內應力后,用兩塊模具(內、外模具各一塊)合成一套,把變形的銅片按照合適弧度置于模具之間,與模具形狀相對,用加壓鉗加壓,經過反復加溫施壓,直至銅器變形部位恢復原形。
焊接:是指在青銅器修復過程中,對破碎或斷裂的青銅進行連接。根據器物斷口處的特點,有銅體的部位采用焊錫法(利用錫作為焊接材料,通過加熱將焊錫熔化后,涂在青銅器的斷口上),沒有的部位采用粘接法(使用天然或合成的膠粘劑對器物進行粘接)。
補配:是指對于那些出土腐蝕嚴重或部分缺失的青銅器,在修復時需要進行的補充和配置工作。該件青銅器大部分殘缺是沒有花紋的腹部,花紋部分有小部分缺失,根據缺失的情況,缺失較大的部分用銅片補配,較小的部分用樹脂膠補配。
做舊:是指在修復中,對新補配或新焊接的部位進行特殊處理,使其外觀與原有青銅器的老舊狀態相匹配,以達到“修舊如舊”的效果。此件器物做舊的難點在于花紋處,饕餮紋的陰紋有黑色填充物,因此陽紋和陰紋的做舊要分開處理,陽紋采用蟲膠漆片摻礦物質顏料,陰紋采用丙烯顏料摻黑色礦物質顏料。
封護:是指在青銅器表面涂刷封護劑,對之前的清洗、除銹、焊接等工作保持長久性的保護處理,達到防止或者減緩器物腐蝕的過程。
修復后
01
如何使青銅鍪“修舊如舊”?
這件戰國青銅鍪由北京聯合大學文博館收藏,整體保存良好,但器身表面存在不規則銹蝕、裂隙和缺口,口沿存在斷口,并且一直延伸到腹底,形成長約 10 厘米,寬約 9 厘米的不規則形殘缺,底部凹陷變形,因此急需保護修復。
青銅鍪修復前
清洗后整形,在青銅鏊變形的周圍用油泥做圍擋,在油泥底部貼一圈雕塑泥加以固定并防止石膏流出,將調好的石膏糊倒入圍擋中,等石膏凝固后用木工扁鏟修整貼于器身表面的石膏,并將多余部分鏟除,再用細砂紙打磨,修成與器身底部完好處弧度相同的石膏弧面,制成模。把石膏模放在凹陷處,用C形夾固定,將凹陷處慢慢回壓,進行整形。
做石膏模
補配時,首先在A4紙上描繪出殘缺部位的輪廓,剪下貼在過火的黃銅皮上;其次用銅皮剪出殘缺部位并進行打磨,去除多余部分和毛邊;最后根據器物殘缺的弧度將黃銅皮進行過火調整。補配后打磨,需要用靠尺進行比對,確保補配弧度與胎體弧度一致。
補修完成
青銅鍪外壁是青綠色,因此作色時以沙綠為主,黑色、土紅、白色為輔,用毛筆蘸取顏色涂在補配處,等顏料干后,再根據色差進行補色,最后結果應與原器物保持一致。
青銅鍪表面的無害銹蝕需要進行做舊處理。在外壁彈上適量的細泥作阻擋,再將礦物顏料、漆皮混合,用調刀和牙刷在外壁上反復撥銹,最后用去離子水清洗、晾干,形成地子(青銅器的基礎底色)。
修復完成
02
給鳥獸紋銅壺“畫彩”
鳥獸紋銅壺出土于湖南,是長沙市博物館的藏品,為了展現該文物的歷史原貌,開始對其進行修復工作。銅壺全身布滿了大大小小的洞孔,而且洞孔周邊腐蝕嚴重;從肩部到口沿只保留有四分之一的部分,其余全部破損;底部的圈足也有一長約 12 厘米、寬約 3-5 厘米的損壞。
銅壺修復前
在進行文物修復工作時,面對不同時代、不同質地、不同殘損程度的文物要制定不同的方案。鳥獸紋銅壺的修復中,除了常見的修復步驟外,還增加了“畫彩”的技藝。
“畫彩”是對青銅器表面進行著色處理,以恢復其原有的色彩和紋飾。按照修復方案,要表現鑲嵌的效果也要分兩步走,先在大效果圖的基礎上,依據線描圖及殘存圖案的現狀畫出花紋的部分,盡量和鑲嵌部分的顏色一致。畫好這部分后,為了表現花紋以外的顏色,還要將其遮蓋住后再做出花紋以外的部分。用泥將紋飾“畫”一遍,等“畫”好的泥干后,就可以做紋飾以外的顏色了。
鋪首圓環的補配,首先要把它從器身上分離出來,然后在另一側的圓環部位制模具,模具做好后,將圓環的殘存部分臥入翻好的模具中,把調好顏色的補配材料和殘存的圓環連接成一體(但要保留1厘米的缺口,等圓環放回鋪首的洞孔后再封死)。
03
給青銅匜“除氯”
重環紋三足青銅匜是灌云縣博物館的館藏文物,年代為西周至春秋早期。通過對這件青銅匜進行病害調查,發現其主要問題包括缺失、變形、表面硬結物、層狀堆積等。與上述青銅器不同的是,本次修復還增加了除氯的過程。
青銅匜修復前
青銅器上的銹蝕物分為有害銹和無害銹,有害銹是必須去除的,無害銹可以選擇性去除。器物表面附著或凸起的氯化物是有害的,可采用化學和機械相結合的方法去除氯化物。
銹蝕呈孔坑處的器物表面,可采用機械打磨的方式,將氯化物去除,再將打磨后的器物放置在溶液中浸泡。對于那些難以去除的氯化物,則可使用超聲波、加熱等方法將氯離子析出。器物表面深層的氯化物或化學品浸泡難以去除的,可采用錫粉置換或氯化銀封堵的方法除氯。
青銅匜修復后
04
將數字技術應用到青銅小方壺的修復中
在對山西博物院收藏的春秋晉國青銅高柄小方壺修復中,修復師手持激光掃描儀進行多角度掃描,來提取青銅器的三維信息;再通過點云數據配準和三維建模,生成高精度的青銅器數字模型。此外,掃描所得的云數據需要進行預處理,包括孔洞修補、無效數據刪減等步驟,以提高模型的精度和可用性。
為了增強著色細節,要采用“紋理映射”的方法,通過查找原始文物與三維模型之間的對應點,生成紋理坐標,并將這些坐標賦值給修復模型上的點。對于破損嚴重的部分,通過選擇顯著特征點進行對齊和匹配,生成紋理坐標的映射關系。
面對青銅器的缺失部分時,修復師通過研究相似青銅器樣本,獲取缺失部分的參考信息,并通過鏡像對稱和分析,確定缺失部分的形狀和結構。再加上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根據已有數據和結果,進行三維建模,逐步重建缺失的部分。
最后,通過數字掃描和紋理映射技術,成功完成了青銅小方壺的數字修復。修復后的模型在真實紋理表現上更加完整,與原始文物高度一致。紋理映射技術能夠將破損區域的紋理與周圍完整區域融合,使修復后的青銅器表面在視覺上與原始狀態無明顯差別。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數字修復技術仍面臨諸多挑戰。例如,三維掃描的準確度存在誤差等。未來,隨著各項科學技術的逐步完善,數字修復將在青銅器修復領域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青銅器數字效果修復圖
05
三維技術走入文物修復
三維技術,因其非接觸性采集、安全性高、針對性強、傷害性小等特點,在工業技術、人體醫學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隨著我國文博領域信息化時代的來臨,三維技術也逐漸進入文物修復領域,并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件要修復的獸面紋鼎高 24.12 厘米,口沿厚 1.28 厘米,足高 11.10 厘米,殘存 3/4 。在修復過程中,修復師對文物進行了詳細的記錄與取樣,然后使用蒸餾水進行清洗及除氯工作。接下來,使用三維掃描技術對文物進行全方位的掃描,記錄文物修復前的保存情況。接著,根據三維掃描得到的虛擬立體圖形,輔助修復師進行矯形及補配工作。補配結束后,對仍殘缺的兩處使用虛擬修復和三維打印技術打印缺塊,并將打印出的缺塊回補到器物本體上。最后,由修復師對補配部分進行著色,完成器物修復的全過程。
文鼎修復流程圖
從修復前后的對比圖中可以看到,通過三維技術打印出的殘片與青銅本體結合緊密,契合度良好,證明了三維打印技術的準確性。同時,在補配時放棄了傳統的錫焊焊接方式,采用卡扣的方式(在青銅器修復過程中,卡扣是一種連接方式,它主要用于連接修復的碎片或補配的部分,確保青銅器在修復后的穩定性和完整性。)連接器物,減少了傳統錫焊引入新錫的弊端。
然而,三維技術在文物修復中也存在一些缺點。例如,便攜三維掃描設備雖然便于攜帶,但對于大件文物、紋飾精美文物的掃描精度難以達到修復要求。此外,目前三維打印材料在金屬三維打印方面還存在局限性。
感謝您對文博時空原創內容的關注,我們將過往的精華內容匯聚成典藏級書籍《至美國寶》,里面包含 1000 張高清文物影像及講解。感興趣的讀者可以進入下方視頻,點擊左下角鏈接購買。
排版 | 黃思琦
設計 | 尹莉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