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覺得他想干什么都可以,
被多個國家巴結,動了打仗心思。
2025年5月7日凌晨,印度向巴基斯坦境內發射導彈的爆炸聲,驚醒了南亞次大陸脆弱的和平。三天后,巴基斯坦啟動代號“銅墻鐵壁”的軍事行動,這場被外界稱為“21世紀最大規模空戰”的沖突,讓印度引以為傲的“陣風”戰機和S-400防空系統在實戰中暴露致命短板。
軍事專家邵永靈直言:“印度就是飄了,莫迪可能覺得有美日澳撐腰,印度就真的可以為所欲為?!?/p>
印度的“先發制人”戰略,遭遇殘酷的打擊。
據巴基斯坦軍方披露,其防空系統在72小時內擊落6架印度戰機,包括3架單價2.4億美元的法國“陣風”戰機。更讓外界震驚的是,號稱“全球最強”的俄制S-400防空系統,竟未能有效攔截巴方反擊的導彈。
印度裝備體系就像拼湊的‘萬國牌’,67%的武器還是蘇聯時期的老古董,新買的尖端裝備根本沒形成戰斗力。
疑似遭到紅旗-9BE攔截的S-400防空系統的40N6E攔截彈殘骸
這種軍事短板,是印度難以掩飾的戰略焦慮。
莫迪政府2014年上臺后,憑借“印度制造”“數字印度”等計劃推動經濟快速增長,2024年GDP總量首度突破4萬億美元。國際地位的提升讓印度產生“大國幻覺”——美日澳在“四方安全對話”框架下的拉攏,法國持續供應先進武器,甚至連德國總理朔爾茨也多次訪印洽談合作。
當全世界都在夸你是‘香餑餑’時,莫迪真以為印度能靠軍事冒險實現政治目標。
然而現實給了印度一記重錘。
沖突爆發后,印度盧比對美元匯率單日暴跌,外資撤離規模大。
更嚴峻的是,若戰事持續至6月,印度可能面臨國際收支危機。
國際社會對此次沖突的反應同樣意味深長。但美俄中等大國立場迥異:美國繼續推進對印軍售,俄羅斯呼吁克制卻未停止能源合作,中國派出的特使團則被印度以“拒絕第三方介入”為由冷處理。
這種分裂態勢,恰恰印證了:所謂國際支持,不過是各國基于地緣利益的權宜之計”。
5月10日深夜,印巴宣布?;?。
這場持續98小時的沖突,擊落了印度的“大國夢”。
再先進的武器也彌補不了戰略誤判,再響亮的口號都抵不過體系對抗的考驗。
或許這場沖突最大的價值,就是讓印度清醒認識到:真正的強國之路,從來不在導彈射程之內,而在腳踏實地的發展之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