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記錄臺灣老兵生存現狀的電影《日暮·歸鄉》現已全國熱映。該片由王童監制,楊正濃執導,顧佳鳳擔任制片人,主創們經過兩年的尋找、探訪和實地拍攝,以六位祖籍、背景、身份各不相同的老兵為主人公,用真實鏡頭訴說著全體臺灣民眾渴望回家的肺腑之聲。日前,“首映在廣州”——電影《日暮·歸鄉》廣州首映禮圓滿舉行。本場首映禮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指導,廣州市電影家協會、廣東昇格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圖書館共同主辦,導演楊正濃親臨現場與影迷互動交流。
影片帶領觀眾重返1987年那場波瀾壯闊的老兵返鄉運動。作為返鄉促進會發起人之一的老兵何文德不顧勸阻走上街頭,堅定有力的鄉音穿透時空:“今生今世不能活著見父母,我死了也要回大陸!”這句飽含熱淚、痛徹心扉的話語道盡無數漂泊老兵的深沉鄉愁,也激蕩著當下2300萬臺胞血脈深處最熾熱的呼喚。而這些強烈的呼喚也正是導演分享的當初為何會關注該題材而創作電影的愿景和初心。
那句“我想葉落歸根”的慨嘆,是歷經滄桑后老兵仍無法真正回家的無奈,也是華夏兒女誓要回歸祖國的真情流露。38年前的母親節,老兵們身著印有“想家”字樣的襯衫、手舉寫滿思鄉心聲的標語牌佇立街頭,向海峽兩岸昭示著他們對母親、對祖國的深深思念和“我要回大陸!”的堅定決心。質樸卻濃烈的情感穿越時光定格海報之上,構成了歷史與現實交織的動人一幕。
“倘若能夠回家,我最想跪在母親的膝下,高喊一千個、一萬個‘媽媽’,把這幾十年沒磕的頭都磕出來。”一句話道出了所有老兵心底最深切的情感,當年遷往臺灣的六十萬老兵,截止2024年只剩下500位參加過抗日戰爭的老兵仍在世。他們漂泊半生,甚至客死他鄉,再也見不到的母親和回不去的家鄉是他們此生最大的遺憾。片中,祖籍山東菏澤的高秉涵,離家76年,年少時期和母親最后一張合影是他這幾十年來最寶貴的東西。活動現場,他也通過自己的外甥女傳遞了自己的祝福和強烈的歸鄉之情,一封家書訴說著深深的思鄉之情也打動著在場的所有觀眾,這樣的故事也在片中不斷上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