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每個人的獨特印記。在廣工,有多少青春洋溢的青年學子,就有多少種燦爛的模樣。學校官微推出青春就這young欄目,記錄和分享廣工學子們的青春故事。無論你在校園的哪個角落,無論你選擇怎樣的道路,青春都在這里閃閃發光。
5月5日,《人民日報》刊登了100名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獲獎學生代表名錄,廣工機電工程學院邱俊豪作為廣東省屬高校唯一優秀代表入選。這一期,讓我們一同走進邱俊豪,感受他拼搏進取、追尋夢想的故事。希望他的成長經歷能激勵更多青年學子勇敢追夢向前沖。
邱俊豪,廣工機電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專業2022級碩士研究生,中共黨員。曾擔任研究生黨支部書記,連續兩年獲評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獲廣東省工業工程專業優秀學生稱號、“中國光谷·華為杯”中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二等獎等獎項。圍繞生產計劃制定與控制、智能決策與優化等領域開展深入研究,參與相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5項,主持國家級、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各1項。發表SCI/EI論文共7篇,其中一作中科院TOP期刊2篇,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2項。聚焦國家數智轉型戰略,以工業智能算法賦能家電生產,助力全球燈塔工廠建設,踐行科技服務社會理念。
“打怪通關”一路向前
對邱俊豪來說,搞科研就像玩策略游戲,實驗室是他的主戰場。每天和代碼、數據較勁,就像在游戲里不斷升級裝備——優化一次算法,裝備就+1;發表一篇論文,技能點就+5。雖然經常被實驗數據“虐”得頭大,但每次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獲得同行認可與實際應用,那種成就感,比通關還爽。
一個悶熱的夏夜,實驗室的空調發出輕微的嗡鳴,邱俊豪第47次調整著強化學習模型的參數。屏幕上跳動的loss曲線像一條不肯低頭的倔強山脊。自從將多級行動耦合框架引入柔性裝配流車間調度問題后,3000次模擬求解獲得的獎勵反饋一直在深淵徘徊——排產方案的拖期表現甚至不如最簡單的經典規則。
“或許該換個思路?”凌晨三點的困意中,他機械地回看之前設計的方法框架,突然被半年前某篇論文的邊角批注擊中:“動態權重分配能否替代固定的回放經驗優先級?”這個在小樣本學習場景下常見的樣本選擇策略,此刻卻像暗室里的一粒螢火。
第二天清晨,他帶著黑眼圈沖進實驗室。當第一個采用回放經驗優先級動態標定的DRL模型開始訓練時,屏幕上的數據流突然變得躁動——原本寬松稀疏的甘特圖開始逐漸聚攏壓縮。在第10000個epoch時,原本3128.3分鐘的平均延誤表現降低到了1754.6分鐘,優化幅度達到43.9%。那一刻,他下意識地攥緊了手中的咖啡杯,內心滿是驚喜。
后來,這項工作發表在Top期刊《Journalof ManufacturingSystems》上。不過,比起論文發表這一成果,那些被失敗數據填滿的深夜,更讓他收獲頗豐。在第132次實驗時,在16個不同工況下,640個算例的拖期性能終于優于傳統方法26.6%,那一刻,他仿佛明白了科研的真諦——真正的突破,往往誕生于第99次無效調整和失望后的第100次堅持。
從最初的參數調試,到論文發表后的持續改進,這段經歷讓他學會用算法的思維看待科研:每一次失敗都是梯度下降的一步,每一次調整都在逼近更好的解。那些深夜里的困惑與堅持,最終都化作了算法性能曲線上那個期待已久的拐點。
廣工七載的多重身份
科研之余,邱俊豪的校園身份同樣多元:學院研究生第十黨支部書記、課題組組長、研究生招生宣傳隊員……在不同的學生崗位上,都有邱俊豪忙碌而輕快的身影。
作為黨支部書記,邱俊豪始終將“三會一課”作為凝聚支部力量的基石,通過嚴格落實相關要求并定期組織專題黨課,引導黨員深入學習黨的理論。他結合所學所思,積極在融創園學生社區與同學們分享成長經歷,在新生入學教育大會上講述機電故事,在學校公眾號傳播青年聲音。
作為課題組組長,邱俊豪通過捕捉日常場景中的“微時刻”——實驗室走廊的偶遇、食堂排隊的間隙、課題組會的前后五分鐘,建立“科研場景化交流模式”,以學術問題為切入點展開深度對話,在分享實驗進展、探討文獻思路的過程中完成情感聯結。課題組成員表示,邱俊豪在學術交流中為大家提供了豐富的創新思路,拓寬了研究視野。在遇到瓶頸的時候,他總能伸出援助之手。
作為研究生招生宣傳工作組成員,邱俊豪積極配合學校、學院安排,參加“研啟廣工,共赴卓越”招生宣傳活動以及學院研究生暑期夏令營活動,積極吸引優質生源關注、報考廣工。
助力燈塔工廠建設
學校與美的集團共建智能檢測裝備與技術聯合實驗室,并在洗滌電器制造有限公司設立校外實習基地。在此過程中,實驗室團隊與美的集團共同研發的混流排產項目,為邱俊豪等學生提供了寶貴的實踐平臺。
由于混流業務特殊、計劃影響因子眾多、約束條件復雜,需綜合考慮訂單、型號、模具、夾具等多種生產要素,無行業先例。在混流智能排產實施以前,一直是公司計劃排產的短板,模具排布全手工操作,且嚴重依賴老計劃員的排產經驗。
該排產場景不僅需要確保多品種、小批量、碎片化訂單的快速交付,又要實現集約化成批生產與配送的高效率。基于一期實踐經驗及與導師劉建軍教授的反復打磨探討,他和團隊針對其存在的多維約束、大規模、多層映射結構和多目標優化難點,提出了一類新穎的交互式約束配置與多目標分層優化結合的多級集成調度模式,以平衡業務矛盾與體現決策者的偏好訴求。
該項目實施后,實現了訂單端到端全流程協同效率提升,并取得了積極的業務價值。通過全流程拉通,有效提升了內銷下線直發、外銷下線裝柜等指標,取得年度成本的有效縮減,助力燈塔工廠建設。
前路漫漫,自有繁花相迎。在智能制造的浩瀚星河與產線機器的轟鳴共鳴之中,邱俊豪正以多重身份勾勒學術與實踐的藍圖。他為我們展示的,是一位廣工青年的獨特生命脈絡:以智造為筆,以產線為卷;以算法為刃,以創新為魂。
素材| 機電工程學院
責編|王宇涵
初審|李成瑤
| 楊莉莉
復審|杜清
終審| 張育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