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美國《大西洋月刊》5月10日文章,原題:兼職工作如何淪為陷阱 如今,對于數百萬美國低薪工人而言,過度勞累并非問題,關鍵是工作時長不足。幾年前,我曾在一家大型倉儲式商店的倉庫工作了6個月,我原以為同事們會因每小時12.25美元的起薪而沮喪,但實際上,他們更關心的并非時薪,而是不規律的工作時間。這家商店與美國許多零售店一樣,采用“即時排班”制度,員工們可能這周工作4小時,下周工作30小時。我和同事們根本無法預知每周工作多長時間,實際上也就不清楚工資總額。這種波動的薪水幾乎讓他們難以獲批汽車貸款或租到公寓,遑論存錢了。
更令人窒息的是,在美國許多州,醫療補助等社會保障項目都要求受益人記錄工作時間,這意味著,若特定時間段內的工時過短,受益人可能會失去所需福祉。美國勞動法在20世紀的偉大成就之一,就是限制雇主們要求員工工作時間過長。然而近年來,工時過短反而成為美國工薪階層更容易遭受的剝削形式。大公司通常不會給員工分配過長的工作時間,而是通過雇用多名兼職員工來替代招聘一名全職員工。這些不穩定的臨時工沒有福利,工作時間安排不穩定,每周工作時長波動大。
在1938年美國羅斯福政府通過《公平勞動標準法》之前,美國人通常每周勞動60或80小時,工資僅夠糊口。而該法設置了美國聯邦政府最低工資標準并限制童工,同時規定,若員工每周工作時長超過40小時,雇主必須支付加班費或1.5倍工資。但過去20年里,雇主們想出一條“妙計”來規避法律。2005年,《紐約時報》披露了一份大型超市高級人事主管寫的備忘錄,其中一條削減成本的建議是“雇用更多兼職員工”。該公司計劃將兼職員工的比例從20%提升至40%。
雇主們青睞兼職員工最明顯的原因是避免支付員工福利,但另一個更大且不為人知的因素是“即時排班”制度的興起。如果生意比預期旺,他們就會安排一批兼職員工在最后一刻隨時待命。這種整體削減工時、能根據需要臨時增加工時的制度為雇主們節省成本,因為他們不必為每人每周都提供40個工時的薪水。
“即時排班”并不局限于低薪職業,甚至已經蔓延至一些白領工作。以高等教育為例,高薪的全職教授已被不穩定的兼職講師所取代。現有證據表明,大多數兼職工作者更愿意擁有穩定的全職工作。美國一家百貨公司的工人聯合會平臺列出的首要訴求不是提高時薪或改善福利,而是“增加工作時間”。第二個訴求是“穩定的工作時間安排”。該平臺表示:“如果我們沒有固定的工作時間安排或工作時長的保障,而又被鼓勵隨時待命以應對任何緊急輪班,那么員工就無法過上體面的生活。” (作者阿黛爾·沃爾德曼,楊樹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