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漢江發呆大賽又來了,這事兒要擱別的地方說,可能覺得是個段子,但在首爾,這已經成了城市傳統項目,128名選手、80支隊伍、57:1的篩選比,沒點含金量你都進不了決賽,主辦方還特意挑了不同年齡、職業、健康狀況的人,有奶奶、有地鐵司機、有環衛大哥,社會代表性拉滿,誰還敢說發呆是年輕人的專利,這氛圍感直接給到位了,現場應該是“擺爛界的世界杯了
說實話,這大賽的玩法挺講究,90分鐘啥都不能干,連手機都不能摸,心率監測器直接綁上,技術分靠心率曲線,藝術分靠觀眾投票,心率越穩越厲害,臉越懵越有戲,最后還能拿個“表情最茫然特別獎,這評分體系真是有點意思,既拼內功也拼演技,誰能想到,體育競技還能這么玩,和咱們印象里那種血脈噴張的比賽,完全不是一碼事
不過你要說這比賽沒門檻,那還真不一定,首先得能真正做到“啥都不干,這絕對是反人性的事,尤其是現在人人都手機不離手,90分鐘不刷屏,哪怕是職業球員比賽中場也能偷偷瞄幾眼,現場裁判一旦發現有小動作,黑牌直接請出場,規則相當硬核,真有點“自律即自由的味道,誰能熬到最后,誰就是大王
再看比賽的細節,主辦方還貼心準備了四種色卡,紅色按摩、黃色扇風、藍色喝水、黑色棄權,想要舒適點還得好好規劃下手里的資源,完全就是現實版“生存挑戰,一邊裝傻一邊盤算,挺考驗心態的,這種設置其實和傳統體育里“戰術暫停“換人調整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拼極限、拼操作,誰能把資源用到刀刃上,誰就能笑到最后
技術分方面,心率越穩越好,這其實挺考驗選手的自我調節能力,說白了,能發呆發到生無可戀、心如止水,才是真正的高手,這和我們看球時講的“心態崩了就全盤皆輸是一個道理,別看是在發呆,背后其實是場心理戰,誰能穩住自己,誰才能穩住場子,這才是競技體育真正的內核
而“藝術分靠觀眾投票,這部分就有點像球迷看球時的“點贊回懟,誰表情夠懵、氣質夠呆,誰就更容易吸粉,現場直接把“擺爛美學玩出新高度,說到底,比賽既是運動員的舞臺,也是觀眾的樂園,互動感拉滿,氣氛組直接到位,這種設置其實也在悄悄地刷新我們對“體育的定義
說到這里,問題就來了,這樣的比賽到底算不算體育,真有競技性嗎,習慣了看球場拼殺、肢體對抗的觀眾,可能會覺得“發呆有點離譜,但你仔細想想,奧運會里也有射擊、射箭那種比專注、比心態的項目,發呆大賽其實也是在拼極限,只不過極限換成了“靜止力,換湯不換藥,內核都一樣
更有意思的是,首爾還把這個模式推廣到了東京、墨爾本等地,這波“輸出型擺爛直接讓亞洲城市都卷起來了,大家都在卷努力的時候,首爾偏偏卷起了“啥都不干,反向操作,效果反倒出奇的好,比賽現場還有跳蚤市場、美食車、療愈區、瑜伽課,簡直成了大型City Walk+休閑嘉年華,誰說體育只能是汗水和吶喊,躺平也是種生活態度
其實主辦方早就看穿了現代人的疲憊,漢江未來本部部長那句“休息是多么必要且重要說得很實在,這場比賽的本質,其實是在給大家找個正當理由“光明正大地擺爛,也讓社會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別啥事都靠“卷,有時候,靜下來,發會兒呆,也許才是自救的開始
當然,也不是說人人都能發呆成王者,畢竟大多數人還沒學會怎么跟自己“和解,但這種比賽,給了大家一個新的出口,也許不久的將來,我們能看到“發呆大賽像馬拉松一樣,成為更多人生活里的一部分,成為現代都市里的特殊風景線
你要問我,這比賽靠不靠譜,我只能說,靠譜不靠譜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讓人們學會了停下來,哪怕只有90分鐘,也足夠讓人喘口氣,畢竟在這個啥都得拼的年代,能有個地方讓你“啥都不干,本身就已經很奢侈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