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全球焦點在印巴沖突。
2025年5月7日印巴克什米爾邊境空戰中,巴空軍裝備的殲-10CE擊落多架陣風戰機(之前被譽為全球最強4.5代戰機)。
陣風戰機是歐洲驕傲,但空戰之后,陣風制造商法國達索股票大跌。
國產殲10C戰機與PL-15E導彈大放異彩,“療效”勝過一切廣告。可以這么說,2.8億美金一架的陣風戰機被一枚可能200萬美金不到的PL-15E導彈(不知道是否會漲價)輕松干掉,可能有6次之多,絕非偶然。
其實吧,殲-10CE遠不能算我國最牛戰機。2025年珠海航空展上,殲10C被放在角落,灰頭土臉的,可能大家都覺得這貨不牛,在國內戰機體系里,殲-10CE有點像"經濟適用男"、“下等馬”,五代機六代機才是高端貨。
而這次,國產的“下等馬”干掉了西方的“上等馬”,結果中國網友先破防了:我靠,不可能吧?這有點過分了!
其實,網友們忘了一點,重點是我們有這個世界上最強的雷達黑科技——這可是真正的核心科技。
簡單的說,現代空戰不是二戰時“捉對廝殺”,強調單機功能強、靈活、強悍,而是“體系PK體系”,戰場感知能力是第一位,否則就是“盲打”。
我們更深一步了解,就發現關鍵是“我能發現你”、“我能打到你”,而你看不到我、不知道我的存在,更別談打到我。
因此,聰明的中國網友迅速挖掘出這次空戰的2個關鍵因素:
(1)殲-10CE戰機裝備了AESA雷達 ,即KLJ-7A有源相控陣雷達,南京的國睿科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作為 KLJ-7A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的核心供應商。
因為殲-10CE戰機被網友調侃為只能上小孩桌,但它配備的國產氮化鎵AESA雷達卻“強得過分”,擁有超過1200個T/R組件,探測距離超過220公里,而之前全球奢侈品級的法國“陣風”戰斗機裝備RBE2-AA雷達僅有836個T/R組件,探測距離約150公里,且抗干擾能力較弱;
(2)PL-15E導彈相控陣雷達導引頭的核心部件,是Ku波段TR組件。其中,導彈殘骸在印度被發現,全球都看到了,顯示雷達為相控陣雷達,制造方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五十五研究所,生產日期為201507。
導彈殘骸的照片一出來,全球轟動!
全球網友都在翻譯這段中文,這是what、這是who、這是where。“第五十五研究所”,南京網友率先驚住了,啊這不是我家門口的那個單位……
是的,無論14所,還是55所,都是南京人所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研究所。
這2個黑科技專業戶,都在南京。
眾所周知,現代化空戰發生在1982年英阿馬島之戰、1991年美伊海灣戰爭,2025年5月的這次印巴空戰,則是最新的也是最先進的——恰恰證明了中國國防科技的強大,不是一架戰機牛,而是整個體系牛,尤其是現代戰爭的“眼睛”、“耳朵”太牛,超過歐美。
這其中,南京“2個大廠”做出貢獻。
背后,其實是2個研究所,14所、55所。
很多網友在看了陣風飛機被打下來之后,特別豪哥哥的印度打飛機視頻,都在驚嘆“之前不懂事的網友說南京沒有大廠,恰恰相反,南京的大廠強得可怕!”
南京的大廠有點過分,沒毛病啊!
02
先談14所。
老的14所地址在南京鼓樓區古平崗,樹影婆娑,誰都想不到,被譽為“雷達之王”的研究所就曾在這里。
14所,雖然僅僅是一個研究所,但的確是這個地球上最硬核科技的發源地之一。
被譽為“三軍之眼、國之重器”,一點不夸張。
全稱是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中國雷達工業的發源地,中國很多新型、高端雷達裝備的始創者。
官網上寫著斑駁歷史,14所前身為創建于1946年的“中華民國國防部特種電訊器材修理所”,1949年4月起義后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
有一個細節,14所裝備了新中國第一個雷達營——雷達101營,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立下了豐功偉績。所以大家在看電影《長津湖》時,要聯想起這背后的無名英雄,14所裝備的雷達101營。
14所在2002年起歸屬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2019年6月,中國電科14所與23所共同組建中電國睿集團有限公司。
別看知名度不算特別高,但高科技優勢大,服務國家安全,在電子信息裝備的研發、設計、制造、服務的一體化業務中具有領先的核心能力和國際競爭能力。
敲一下黑板,“核心能力”、“國際競爭能力”。這次印巴空戰,體現的淋漓盡致。
這次印巴沖突被全球矚目,其中之一就是這么多年來,全球最尖端武器和系統的一次“集體檢驗”,是中國和西方科技力的“面對面碰撞”。
當然,幾次下來,“中國科技”完全壓倒對手——這個結果如此干脆利落。
網友總結“海內存知己,天涯6:0”,完勝!
而且,14所在中國超級項目中承擔關鍵作用,“兩彈一星”、“載人航天”、三峽工程、奧運安保等。
國家級成果獎60余項,部省級成果獎340余項,“全國十大科技成就”、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等……也是屢屢獲得。
自主研制出我國雷達研究領域里的諸多“第一”:第一部微波雷達、第一部相控陣雷達、第一部機載火控雷達、第一部預警機雷達、第一部艦載多功能相控陣雷達……
當然,這些東西老百姓平時接觸不到,確實比較陌生,而很多媒體只知道討論互聯網和電商這些消費大廠。
搭載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的火箭發射,14所多部雷達圓滿完成保障任務。
這些雷達的精度很重要,百公里范圍內測量精度大大提升,但它到底有多精確?
好比一個灌籃高手向著遠在100公里之外的籃筐,精準投中一個“空心球”,這個高手就是14所的測量雷達。
大家都知道,國防軍用是“渾身都是最尖端科技”領域,科技含量是武裝到每個牙齒,14所除了國防軍用,現在也把前沿技術拓展到民用領域,“含科量”驚人。
比如源于14所的南京洛普,簡單的說,這是一家做特別牛LED屏幕的廠商,位于江北新區,是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為什么說南京洛普牛?
因為很多“中國第一”都在南京洛普,比如1990年,國內第一塊大型LED屏在洛普誕生。
對了,南京德基藝術博物館的“金陵圖數字藝術展”在全國爆火出圈。
長110 米,高3.6米環形巨幅LED屏,對的,就是“洛普”造。外國觀眾紛紛驚呼“沒有見過如此科技的展覽形式,Amazing!”
最近,南京洛普在全球首創“LED球幕”技術,打破了以往投影圖像只能是平面規則圖形的局限。
我注意到,南京紫云智慧廣場的中廣&洛普LED電影公園,馬上舉辦“LEDMAX IAB沉浸音”試聽會,這是中國第一個國產自研并成功落地的IAB沉浸音技術。
一邊14所的雷達在印巴打飛機,轟動全球,一邊源于14所的南京洛普,又落地中國第一個視聽盛宴的沉浸音技術。
從軍用領域到民用消費者領域,切換如此絲滑,不禁讓人浮想翩翩,未來南京許多硬核大廠,如果釋放其技術潛力,這給南京經濟注入“引擎”啊!
是要多多發揮了!
03
再聊55所,好像知道的人少一些,但不妨礙它的強大。
關于這次獵殺的PL-15E導彈,網上有很幽默的段子:
——這次印度空軍創造了用飛機攔截中國PL-15E導彈的實例,打破了中國導彈無法攔截的神話!
PL-15E導彈就是霹靂系導彈。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霹靂”這個詞形容導彈很中式很貼切。
實際上,中國武器裝備的命名體系充分融合了詩詞的意境與戰略威懾力,體現了獨有的中式浪漫。有這么一個說法,姑且聽之。
“霹靂”導彈相控陣雷達的核心部件,也就是Ku波段TR組件,就是來自于55所的手筆。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簡稱“55所”),住南京城東的朋友非常熟悉,就在中山東路上。
這是我國核心電子器件研發與生產的基地,尤其在固態功率器件、射頻微系統、光電顯示與探測等領域處于國內領先地位。
波段TR組件極為重要,采用砷化鎵技術,支持衛星中繼制導,具備抗干擾和超視距打擊能力。
極為重要,采用砷化鎵技術,支持衛星中繼制導,具備抗干擾和超視距打擊能力。
這里就要注意一下中國氮化鎵雷達技術,不僅技術領先,而且具備強悍的產業化能力和規模生產實力,有完整的氮化鎵雷達產業鏈——與之對比,其他任何國家目前尚未具備“從技術到制造的閉環能力”。
整合55所技術的國博電子,真正具備完整T/R 組件產研能力,壁壘很高,競爭者少。
這些年,馬斯克的太空探索公司(SpaceX)布局全球低軌衛星,Starlink(星鏈)已實現商用。國內低軌衛星發展很快,對 T/R 組件需求很大。
另外,中國5G、6G優勢越來越大,同樣對射頻器件需求量在持續更加。
中國的核心芯片自主保障,55所扛下重任。
這次的印巴空戰,南京55所在低調中綻放——很多網友樂了,還有對股票都不怎么懂的人買國博電子,“遙敬南京55所”。
04
2年前的現在,有網友感慨:南京已經沒有“大廠”了。
其實當年我們就做了系統性的闡述,寫了這篇文章《南京有沒有大廠?真相解讀》,當時就提出南京有“大國重器”的大廠。
像14所、55所這樣的大廠,其重要性一點不亞于互聯網電商、網紅直播,尤其這次印巴空戰,太重要了,因為它提醒世人,這個世界并不太平。
要是國力、科技力弱小,隨時被轟炸和盤剝成”敘利亞“、”加沙地帶“。
之所以中國人走在路上不怕頭上甩下個飛機、導彈、炮彈,能在網上買東西、消費,能換換好房子,能去文商旅爆發的南京旅游,肆無忌憚的消消費、開開心,這是因為我們有一系列的“高科技長城”護佑,我們有全世界可能第一第二(謙虛一點)的科技力。
是的,這就是南京14所、55所的意義,是那些幾千幾萬幾十萬的硬核高科技工作者、科研人的價值。
他們在南京踏踏實實,很有實力的低調工作,精力聚焦,沒有在上網跟很多城市的互聯網精英們辯來辯去。
這個世界確實不太平,幸虧我們有14所、5所和其他一群“科技守夜人”。
來源:陽光城市論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