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記者 林曉麗
頭戴一頂草帽,手持一根竹杖,行走在山間小路,路旁的雜草叢生,腳下的山路崎嶇……最近,來自福建省寧德市的39名年輕干部,用了2個多小時步行了7.5公里,重走一條“老路”。
相對于30多年前,這條山路其實已算不上難行。這條如今被稱為“黨群連心路”的“羊腸小道”,曾經草木葳蕤、荊棘叢生、崎嶇難行,卻是進出“五無鄉”壽寧縣下黨鄉的唯一一條山路。寧德是“四下基層”工作作風的發源地,“三進下黨”的故事根植于這片土地,也讓當地的黨員干部浸潤于“四下基層”的優良工作作風當中。
年輕干部重走“黨群連心路”。寧德市委組織部供圖
5月9日至12日,寧德在全市點名調訓了39名40歲左右市管副處級年輕干部,在下黨鄉舉辦了一場全市年輕干部的專題培訓示范班。干部們重走“黨群連心路”正是這場培訓的一部分。
寧德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陳惠說,專門安排參與培訓的干部參觀重走“黨群連心路”,就是希望通過重溫這段“異常艱辛、異常難忘”的下黨記憶,切身感受習近平總書記當年披荊斬棘、三進下黨的艱辛坎坷。
這場培訓班是一次“規定動作”,但也能看出一處特別的“用心”——此次培訓班是針對40歲左右的年輕干部。
“從近年查處的違法違紀案件看,存在年輕化、低職化現象,特別是有的年輕干部在成長的‘黃金期’就跌入了貪腐的‘危險期’,辜負了組織的培養和信任。”陳惠在開班式上說,這次培訓班就是要以案示警,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引導廣大年輕干部時刻繃緊廉潔自律“這根弦”。
開班式現場。寧德市委組織部供圖
在推動干部隊伍年輕化建設的當下,年輕干部逐漸成為被委以重任的中堅力量。年輕干部的思想建設牢不牢、工作作風好不好,不僅關系到自身有沒有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還關乎黨的作風建設根基。
記者了解到,此次培訓班除了上好一堂課、重走一段路、同讀一本書、回望一個故事、觀看一部教育片、聆聽一場案例輔導以外,還專門開展了一次關于作風建設的專題研討。
在這場研討會上,不少年輕干部結合學習內容對照查擺,將實際工作中看到的一些問題擺上臺面,說想法、談感受,講心里話。
有的干部提到,如今不少干部將“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對立起來,對上級惟上是從,對下級卻頤指氣使,這體現出了作風不實;有的干部說,一些年輕干部追求“短平快”“高大上”,往往造成決策失誤、資源浪費,甚至耽誤了地方發展,應該做一名堅定的長期主義者;有的干部感慨,“離群眾有多近,群眾就跟你有多親”,當自己離開駐村后接到村里百姓打來電話,拉著家常,說著這些年村里的點滴變化時,才深深地明白“政聲人去后”的意義。
強作風不是“一陣風”,而是“透地雨”。據悉,日前,寧德提出重溫一系列原文原著、舉辦一期專題培訓、參加一場警示教育、列出一張問題清單、組織一輪談心談話、明確一名幫帶導師、開展一次實踐活動、搭建一個鍛煉平臺等“8個一”措施,將在實踐中錘煉年輕干部作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