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允許我以《少年壯志不言愁》中的兩句歌詞,作為開頭。
幾度風雨幾度春秋,風霜雪雨搏激流,歷盡苦難癡心不改,少年壯志不言愁。
雖然沒有像《我是刑警》一樣用這首歌做主題曲,但《刑警的日子》的大結局,可以說是完美將這兩句歌詞的意境給演繹了出來,讓人不勝唏噓。
看完25集大結局,我也是內心百感交集,有很多話想說,卻不知該如何說起。
不吹不黑,這部由高群書執導,歐豪、張佳寧、何冰、王佳佳等領銜的刑偵劇,雖然遠不如傳統刑偵劇那么驚險刺激,論口碑,肯定也比不上《我是刑警》。
可劇集卻拍出了自己的風格,在刑偵劇遭遇瓶頸的今天,破局不容易。
劇集雖未開分,但收視穩居全國第2。平臺站內熱度持續破20000,不算低。也算是觀眾對這番嘗試的認可。
看完大結局,再回望之前的劇情,更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1:關于大結局
《刑警的日子》最后,方婷婷堅定地告訴劉子明:不想再重來一次。房子賣了,她不能回去,回去就會想起兩人好的時候。
兩人唏噓感慨,人間歲月,曲折婉轉,曾經相愛的兩個人都已回不到從前。
而隨著全劇最后兩個案子告終,故事也進入最后大結局。
第一個:母親頂包案。
《刑警的日子》案件都不算復雜,結局也不例外。
全劇倒數第二案,是一個男人中刀倒斃。
根據調查,男人日常家暴妻子,和兩個成年子女也有很大矛盾,尤其是兒子,因為房子的事,對父親充滿怨恨。
就在案件水落石出之時,一直被家暴的母親打電話給劉子明投案,說丈夫是自己殺的,說完就從大橋上跳了下去。
房子順理成章留給了兒子。可是劉子明很快找到了答案,弒父的,就是他。
母親是給他頂包的,不僅是頂包,不但把房子留給兒子,甚至連死都不敢死在家里,因為怕把婚房變得不吉利。
可對這位一輩子都為自己打算的母親,兒子到最后都充滿怨恨:要不是她,我能這樣嘛。
直到劉子明告訴他母親的死訊,這貨才痛哭流涕,晚了。
第二個:舞蹈網紅被害案。
最后一案,是一名舞蹈網紅被綁殺害。
劉子明他們很快發現,有嫌疑的太多了,女子的公司老板被她敲詐300萬,愛她的富商被她狠懟,女子死前還買過人壽保險,投保人是她的債主。
更蹊蹺的是,女子死時被繩子綁住的扣,是活扣。
另一個疑點,則是女子死時穿的長筒黑絲襪,可她家里別說黑絲,絲襪都沒有,愛她的富商也告訴刑警,她就不穿絲襪。
故事講到這里,其實兇手已經呼之欲出。
但追劇的觀眾都知道,劇情進入最后,最大懸念,已經不是案情,而是主角的生活,而隨著方婷婷終于出現,整部劇的三大懸疑點也全部給出答案。
懸疑一:方婷婷沒出軌,為什么堅持和劉子明離婚?
《刑警的日子》改編自原著《一個刑警的日子》,原著大結局狗血得多,也殘酷得多。
劇版沒有給劉子明這么一個太殘酷的結局,但也沒有改寫BE的結局走向。
方婷婷沒出軌,甚至原著中女方的出軌對象戴天杰壓根沒出現。
可她還是和劉子明離婚了,雖然有人說這是個開放式結局,兩人沒領離婚證,可我認為故事并無懸念,離了就是離了。
離婚的導火索,是方婷婷的病。
方婷婷重病關鍵手術,劉子明還在查案。要是方婷婷死在手術臺上了呢,那就最后一面都見不到。
離婚的真正原因,卻是這場長期喪偶式婚姻中,方婷婷從最初的理解支持,變得心灰意冷。
有觀眾說不理解,她一開始就知道劉子明干什么的呀,我認為這么說的觀眾,低估了生活本身。
它會磨平我們所有曾經的雄心壯志,比如方婷婷當初以為的,忙碌并不會把兩人分開。
直到方婷婷帶著孩子回娘家,接著失聯,劉子明才猛醒自己對妻子的忽略。
生活就是鈍刀子割肉。一刀刀割下去,看見骨頭了,才明白傷痕多深。
劉子明誠懇挽回過,可方婷婷太知道丈夫是什么人了,所以才會斷得那么明白。
對劉子明雪上加霜的是,唯一力挺他這段婚姻的岳父病倒了,
而岳母一直是這段婚姻最堅定的唱衰者。當初對劉子明無家可歸的姐姐,這個丈母娘就曾陰陽怪氣地問“打算住多久?”
她的溫柔都是給女兒的,沒劉子明的份。
大結局兩人好聚好散,沒有撕吧。劉子明把點點要了過去。
他在方婷婷的協助下,才知道孩子報了哪些興趣班,可孩子還是會說想媽媽。
好像直到這時候,劉子明才突然有空照顧孩子了。
懸疑二:劉子明姐夫回來沒?
李巍說,就沒見過你這樣把自己親戚送進去的。
劉子明在調查一起涉毒案時,發現了藏在茶葉罐中的du。
他一度懷疑姐姐,最終把姐夫送進了戒毒所。
很多人只要沾了毒,就沒了回頭路。
雖然劉子晴一開始想著原諒丈夫,只要李巍能戒毒,日子還能過。
可李巍戒毒回來沒多久,就又掉進原來的圈子里,復吸一旦開始,就收不住了。最后李巍不但賠光了生意,連房子也賠進去。
劉子晴最后選擇跟丈夫離婚,李巍來挽回了,可她的心已經死了。
劉子晴被父親指責后吞藥又后悔,雖然擰巴,可還是堅持下來為孩子撐起整個家。
女兒問她,父親改好了還能和她們生活在一起嗎?可劉子晴已經給了他太多機會了。
她受夠了。
懸疑三:劉父失憶,多重打擊下的劉子明何去何從?
為了家庭,劉子明曾動過辭職的念頭,可想明白的他,還是留了下來。
沒想到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他試圖在工作與家庭之間找到平衡的時候,一直對他的生活指指點點的父親,患上老年癡呆,認不出兒子了。
雖然我一直很怕看劉佩琦演的這個爹出現,可真看到劉子明對著不記得他的爹痛哭流涕,我又忍不住心酸,編劇好像是把全天下的不幸,全放在劉子明一個人身上了。
可即便這樣,他也沒有忘記過自己的職責,依然在查案。
全劇大結局,歷經婚姻、父親失憶打擊的劉子明,整個人看上去頹唐了一些。
但他依然過著刑警的日子。
于是乎,全劇最讓人唏噓的一段戲,呈現在大家面前。
大結局的劉子明,身穿警服來到一間教室,給孩子做起了報告。雖然幾度人生風雨,可在他的臉上,卻好像看不出一絲痕跡。他還是當初那個跟著師傅查案,一個勁往前沖的劉子明。
這段劇情一出來,我不知道大家什么感覺,我當真是感慨萬千,對于劇名《刑警的日子》,有了更為深刻的了解。
這個最扎心的大結局,或許才是最現實的大結局,沒那么多英雄凱旋,更沒有完美的人生。劉子明在生活泥沼里掙扎,就像我們每一個普通人。
這樣的大結局,雖不完美,卻無比真實。
什么是日子,扛過去了,才是日子。
2:關于《刑警的日子》
初看《刑警的日子》,我一開始以為,這會是又一部最近流行的強劇情、大尺度刑偵懸疑劇。
這兩年看過同類題材的劇不少,總覺得后續產出的劇集,再復制不了《我是刑警》的成功了。
沒想到,《刑警的日子》走出了自己的路:生活流刑偵劇。
全劇都沒什么疑案、懸案。幾乎都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會發生在現實中我們身邊的案子。
故事開始于2000 年出頭,那個監控還未普及,需要大量靠走訪、排查破案的年代,一下就帶出導演高群書《命案十三宗》的風格。
整部劇25集15案,對喜歡刑偵劇的觀眾來說,可能案子有些平淡,偵破過程平平無奇,缺乏刑偵劇的緊張感,甚至是生活大于刑偵。
但恰恰這種“生活流”,帶給全劇一種樸實的喜感和煙火氣。
從開頭何冰演的師父與歐豪等演的徒弟之間的貧嘴逗樂,到后來歐豪演的師父和他的徒弟之間的貧嘴,看著輕松,也充滿了人情味。
整部劇的戲劇沖突都沒有特別強,但只要耐心往下看,就能看進去,進入角色的生活。
就像何冰扮演的老警察的那句話:“警察要破案,可案子不是全部的生活”,劇名里“日子”二字,才是本劇的核心,日子,是日常,是生活,也是人生。
看到最后,這部《刑警的日子》其實更像是“刑警日記”。劉子明一個接一個案子往下查,觀眾也看到了什么是刑警的生活。
大結局看似憋屈,但卻成功點題,將之前所有的劇情鋪墊,完成升華。
過日子,就是要在生活中找尋生活的意義。
而最終的答案又是那么淺顯易懂——成功,不是所有人生的必需品。
很多人的日子,就是要在一次次生活的挫敗中,無奈前行。刑警也不例外。
永遠別被生活打倒,才是全劇最后的彩蛋。
3:關于演員演技
生活流的劇情,肯定會考驗演員演技。
最受關注的,絕對是男主歐豪。
和以往出演的警察不同,這次劇中歐豪要演出的,是劉子明十幾年的人生。
我認為這位非科班出身的演員,動了腦子演戲,沒讓觀眾覺得他是刻意在演。
歐豪把角色切成了兩部分。
何冰的角色下線之前,是徒弟。
這期間的劉子明,有種剛入職場的清澈的莽撞,莽撞里又帶著赤誠,闖禍后還知道賣乖。
被訓了還不忘耍點小聰明,因為他覺得什么都有師父兜著,這是劉子明人生中最快樂的日子,事業、愛情,師徒情友情,他全都擁有。
可當師父被調走,這個角色就變成了師父。
這期間的劉子明,變得越來越雷厲風行,辦案時眼神越來越犀利,越來越像師父。
一直到老婆走了,歐豪的狀態也由原來的游刃有余張變成了滿身的疲憊。
我認為歐豪的演技不算多厲害,可在年輕小生中,夠用。
而除了歐豪,劇中還有三位演員秀出不俗演技。
第一位:何冰
何冰這部劇一直在自己的舒適區里演,欠缺驚喜,但足夠穩陣。
有觀眾覺得這個角色有些咋呼,對徒弟也太嚴。
我倒是覺得作為刑警,對徒弟怎么嚴都沒錯,因為刑警就是人命關天的大事,查的是命案,自己也在刀鋒行走。不罵徒弟才是不負責。
演這種角色,何冰就是怎么放松怎么演,他演得舒服,觀眾看得也舒服。
第二位:曹炳琨
當年《潛伏》里的金句王,這次又演了一個被毒毀所有的前夫哥。
曹炳琨的表演依然如同行云流水,尤其是復吸的段落,那可恨又可憐兮兮的段落,被曹炳琨演得令人心驚,也讓人毛骨悚然。
第三位:張佳寧
要說讓人最驚喜的演員,那絕對是張佳寧。
《沙塵暴》中就能看出,這位女演員演技一直在進步,這次的方婷婷更是成功打破刑偵劇傳統女性人設:奉獻型或禍水型。
方婷婷有她的情緒、情感,攥夠了失望,就毅然離開。
但就像方婷婷對劉子明說的:劉子明,我從沒有對不起你。”
從早期的甜到后期的累,張佳寧每一個動作表情都拿捏得恰到好處,雖然和歐豪再度BE讓人遺憾,可她的表演沒有遺憾。
4、事實證明,《我是刑警》后,國產刑偵劇還有很多路可走
提到國產刑偵劇,那絕對就繞不開一部劇。
《我是刑警》。
這部去年底的大劇,可以說一舉為國產刑偵開出新局,讓紀實刑偵重新上桌。
不過,這之后的國產刑偵,好像陷入了某種電影化、大尺度的瓶頸。
大劇不斷,但王炸太少。國產刑偵,需要另找新路。
由此來看《刑警的日子》,也就別具意義。
全劇不再將敘述重心放在案件獵奇性上,而是將鏡頭對準人物命運變化,讓劇集講案件更講生活。
比如聚焦刑警的真實人生。
很多觀眾說劉子明為什么這么忙,甚至有觀眾問刑警“哪有那么事,天天顧不上家”。
可真正了解刑警的就知道,忙碌確實是刑警的常態。
又比如,案件背后的現實,讓這部劇發人深思。
比如保安殺業主案中,離職的小區保安,因為被業主故意挑釁失去了養家糊口的工作,后來又被業主害得失去快遞工作后終于怒氣累積,對業主痛下殺手。
還有警察老馬,僅僅因為抓捕偷竊幾十塊錢的小偷,就被對方捅死。
劇中的每個案件,破案過程都不復雜,但每個案件都像發生在我們身邊,告訴我們,真正的命案,就是很日常的,在特殊處境下,任何一個平日里的好人,都可能成為兇徒。
《刑警的日子》好就好在,在今天這個刑偵劇愈發大尺度的時代,為我們耐心而樸實地呈現著刑警工作日常的傷痕。
故事也提醒我們,刑警的日子,不只有警察榮譽。
還有無數「隱入歲月」的挫敗與沉默。
生活沒那么多爽文,所以刑警才了不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