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連日激烈的邊境沖突之后,印巴雙方于5月10日達成了停火協議。消息公布之后,聯合國在第一時間表態歡迎,令人感到詫異的是,一向喜歡在世界各地煽風點火的美國,其總統特朗普著急忙慌跳出來“攬功”,聲稱印巴停火乃是美國斡旋的結果,國務卿魯比奧公開發帖子,盛贊印度總理莫迪和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都是“具有和平智慧的、謹慎的政治家”。
世人瞪大了眼珠子,看著這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不過,就在停火協議官宣之后,印巴雙方的邊境炮火卻并未立即停息,仍然小動作不斷,雙方互相指責對方違背停火協議,零星的襲擊和報復行動依然在繼續。
雖然這份停火協議的有效性需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但從印巴雙方比較快速地達成了這份停火協議來看,全面戰爭應該很難發生,雙方的高層的確如盧比奧所說的那樣,對邊境沖突均持謹慎態度,都有意降溫、管控局勢,這才有了10日新鮮出爐的停火協議。
一、印巴為何不愿意滑向全面戰爭?
根據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的說法,這一輪印巴邊境沖突開始后,國際社會紛紛勸和,可見南亞地區的和平局勢符合各國的利益。因此,不但有致力于維持和平的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積極奔走斡旋,域外大國比如美國、中國以及印巴的鄰國,累計超過30個國家表態關切,并參與和平斡旋。
對于印巴而言,立即停火不讓邊境沖突演變為更大規模的全面戰爭,是國際社會的普遍意見。當國際社會成員都趕來勸你的時候,不論是印度還是巴基斯坦,哪一方不管不顧地執意要繼續打下去,那就難免陷入孤立。點燃戰火的責任算在誰頭上,這或許是一筆糊涂賬,但誰擺明了和國際社會過不去,非要讓戰火持續下去,這在斡旋過程中可是清楚明白的。
這么多國家積極勸和,印巴也得顧及國際影響,就坡下驢結束這一輪邊境沖突。聯合國和某些域外大國的面子還是要給的,互相體面地休戰,及時止損,不失為一個明智之舉。
除了國際斡旋的努力,實事求是地說,印巴雙方也難以承擔沖突升級為全面戰爭的可怕后果。在國際社會普遍面臨經濟下行壓力的大背景下,印度和巴基斯坦國內經濟、就業問題都很嚴峻。某些時候,為了緩和國內矛盾,將禍水外引,蓄意發動一場戰爭,這或許是一個選項,比如當年阿根廷的加爾鐵里總統發動的同英國的馬島戰爭。
然而,一旦外戰失敗便是萬劫不復,馬島戰爭慘敗后,加爾鐵里的軍政府就倒臺了。反而讓鐵娘子撒切爾所在的英國工黨,獲得了戰爭勝利的空前威望。莫迪和謝里夫,都是政客中的老油條了,決不會像加爾鐵里那樣鋌而走險,他們也難以承受鋌而走險失敗的嚴重后果。
印巴關系緊張,平時軍費壓力就很大了,戰端一開又將掏空國庫。花錢容易掙錢難,在這個大家掙錢都難的節骨眼上,還要發起一場全面戰爭,瘋狂燒錢,對印巴兩國的經濟、民生都是莫大的摧殘。有這么多錢,搞搞經濟改善下民生,換來選票,不比對外開戰穩妥?相信莫迪和謝里夫只要不昏了頭,都能作出正確的選擇。
這一輪的沖突,源于印度克什米爾地區一個旅行團遭遇疑似巴基斯坦支持的武裝分子的襲擊,造成重大傷亡。這樣的悲劇傳遍印度,其國內民族主義情緒空前高漲,莫迪又是個強硬作風的人設,豈能裝作無事發生或者低調處理?必須指示印度軍方對巴基斯坦還以顏色,展開報復行動,于是開啟了這一輪的印巴沖突。
不料,在空戰中,偷襲的印度空軍慘敗于巴基斯坦空軍之手,在國際上結結實實出了糗。對巴基斯坦來說,在沖突中他是占優的,這個時候見好就收在國際社會的撮合下與印度談判停火,反而是最有利的。
至于印度呢?空戰吃癟以后,無人機群又被巴基斯坦打下數十架,目前看空中勝負已分了,陣風戰斗機都打不過對面,難道還能往里投入國產的光輝戰斗機?只能從其他方面找補了,使用導彈對巴基斯坦多處地面目標發動襲擊,然后渲染、夸大一番戰果,給亢奮非常的國民一個馬馬虎虎的交代。于是我們看見了印巴媒體滑稽的一幕——雙方都宣稱自己贏了,而且都給了不少理由試圖論證對方輸了。
于印度而言,繼續打下去,損失可能更大,誰也不知道后續的戰績會不會更加丟人現眼。我認為比起巴基斯坦,這個時候印度才是更愿意和談的一方。就算沒有國際社會出面斡旋,印巴雙方也會心照不宣,在合適的時機主動接觸,促成和平停火的協議。
雖然本輪的沖突當中,巴基斯坦軍隊特別是飛行員們戰績斐然,但在印巴歷史上,兩國之間的交戰結果,卻是巴基斯坦吃虧更甚。尤其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的第三次印巴戰爭中,彼時國土對印度呈現兩面包夾之勢的巴基斯坦,其東部領土的守軍被迫投降,東巴基斯坦不再屬于巴基斯坦,成為了一個獨立國家孟加拉。
經過幾十年的建設,巴基斯坦空軍名聲在外,這一次又打的很出彩,然而印度陸軍對巴基斯坦陸軍依然具有強大的優勢,海軍艦艇的總噸位也大大超過巴基斯坦海軍。在局部沖突中,巴基斯坦可以憑借領先的空軍取得優勢,可一旦全面戰爭爆發,巴基斯坦就難以占據上風了。
最不能忽略的一點就是,雙方在上世紀末都硬擠進了核武器俱樂部,現在兩個國家都是擁核國家,具備核威懾能力。核武器的恐怖平衡理論似乎奏效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很難再爆發歷史上那樣大規模的全面戰爭了,核武器給了印巴生存的底氣,也給了對方不敢把事情做絕的強大震懾。核武器帶來了“核和平”,而兩個擁核國家燃起戰火,國際社會成員必然更加憂慮和關切,誰也不希望印巴之間小小的邊境糾紛,就把全人類拽入核戰爭的深淵。
雖然和平協議不過是一張紙,而且極有可能隨時成為一張廢紙,但總體上看,邊境沖突演變為一場全面對抗的戰爭的可能性幾乎為零。長遠來看,這兩個有著領土爭端和歷史仇恨的國家,在相當漫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邊境的沖突就像頑固的蘚疾,反復發作極難治愈。
二、本輪沖突的最大輸家又是誰?
既然都不愿意滑向全面戰爭,那么,在這一輪的沖突當中,誰是最大的輸家呢?目前來看,是不是印度呢?
對此,國際觀察家認為,如果僅僅就印巴而言,印度在目前的沖突當中,損失更大一些,不單是設施、人員和裝備的損失,印度軍威和士氣的損失也是不容忽略的。但如果我們把視角放得更廣一些,不難發現,在印巴沖突中被擊落的陣風戰斗機的生產國法國,恐怕也是一個“受害者”。
陣風戰斗機是法國達索公司生產研發的一款高性能多用途戰斗機,被視作先進的四代半戰斗機。印度總理莫迪當年上臺不久,凹了一個雄主的人設,大手一揮跟達索公司簽訂協議,從法國人那兒購入36架陣風戰斗機。
陣風戰斗機對于印度空軍而言,無疑是亟需的絕對主力機型。國產的光輝戰斗機,苦心研發數十年,依舊費拉不堪,被譽為“機場保衛者”,要和潛在的對手抗衡,印度上下都對陣風戰斗機寄予厚望。作為莫迪強軍的主要政績之一,這一筆巨額采購案總算獲得了通過。
當采購單價超過2億美元的陣風戰斗機呼嘯于印度天空的時候,印度人民族自豪感獲得了極大的滿足,各大媒體無論是官方的還是民間的,都對它不吝溢美之詞,就差說這是全世界最先進的戰斗機了,仿佛一切的敵人都將匍匐、震顫在它的機翼之下。
結果就是,剛買不久的寶貝,讓巴基斯坦空軍更加便宜的殲10 C和梟龍戰斗給擊落不止一架。吹的牛皮瞬間破了,印度國內開始有不滿的聲音,對準了敲定這樁軍購的印方人員,當然也對準了法國達索公司。
陣風戰斗機是達索公司的頭牌明星,也是法國在國際軍售市場的拳頭產品。此番實戰,竟被造價和售價更加低廉的“籍籍無名”的中式武器挫敗,今后陣風戰斗機的營銷工作恐怕就難辦了。
這一方面,中國人也是有著慘痛歷史教訓的。當年兩伊戰爭打得如火如荼,雙方裝備的大量中國坦克都在交戰中被擊毀。中國的軍售出口雖然小賺一筆,但那幾款坦克在國際市場的風評卻一路走低。隨著后來海灣戰爭的爆發,伊拉克大批中式坦克遭到聯軍的無情擊毀,口碑直接就崩了。
達索公司和法國媒體也擔憂負面戰果影響今后的銷量,開始把陣風戰斗機的隕落,歸咎于印度空軍自身——絕不是我家的產品質量性能不行,而是印度的飛行員操作不當,印度空軍的指揮作戰體系存在嚴重問題!陣風戰斗機表現不佳,如今恐怕還要危及印法關系了。
有人哭就有人笑,此番印巴沖突,不但讓中巴友誼更加緊密,新一代的中式裝備,也將借助巴基斯坦軍隊的實戰表現,迎來更多潛在用戶的青睞。這下誰還敢說:中國人的武器紙面數據好看,真打實戰根本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