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2日,央視前少兒主持人“金龜子”劉純燕的女兒王逸宸,在直播間一句直白的回應——“我媽努力一輩子,不就是為了讓我蹭嗎?”瞬間點燃全網熱議。
這場爭議不僅讓“星二代”特權話題再度被推上風口浪尖,更讓公眾開始審視流量經濟時代下,代際資源傳遞的合理性與邊界。
王逸宸的直播回應,源于網友對其“蹭母親流量”的質疑。
面對彈幕中的“拼媽狗”等攻擊性言論,她不僅沒有回避,反而以直率的態度回懟:“您多努努力,您的孩子也能蹭您的。咱們要做強大的父母,為孩子創造未來。”
這種“家族努力論”迅速登上熱搜,評論區形成鮮明對立——支持者認為這是家庭資源合理利用,反對者則批評其“啃老還理直氣壯”。
事實上,這場爭議背后是兩代人截然不同的價值觀碰撞。
對于成長于互聯網時代的年輕人來說,“資源最大化利用”是生存法則;而老一輩觀眾更傾向于將“自力更生”視為美德。
王逸宸的發言,恰似一面棱鏡,折射出社會對“公平”與“特權”的復雜認知。
拋開爭議,王逸宸的帶貨成績單確實亮眼。
第三方平臺數據顯示,其抖音賬號“金龜子的娃娃”近30天直播13場,總銷售額突破1000萬-2500萬元,單場最高觀看量達62萬人次。
更令人咋舌的是她的視頻報價體系:1分鐘以上內容收費15萬,相當于每秒2500元。
這種高溢價的底層邏輯,是MCN機構通行的“流量定價法則”:
基礎流量價:按每萬粉絲價值650元計算,216萬粉絲對應約14萬元;
轉化溢價:近30天1750萬銷售額按20%傭金折算,貢獻350萬商業價值;
品牌附加價:“金龜子女兒”標簽帶來30%額外溢價。
與母親劉純燕的賬號對比,數據差異更顯微妙。
盡管金龜子本人坐擁659萬粉絲(多為80、90后情懷粉),但她的60秒視頻報價高達80萬,轉化率卻不及女兒——這恰恰印證了Z世代粉絲的消費力優勢。
仔細觀察王逸宸的商業版圖,會發現這遠非簡單的“蹭流量”。
其名下關聯的3家公司中,北京好奇瓢蟲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由母女共同持股,經營范圍涵蓋文化傳播、進出口貿易等多元化領域。
這種布局意味著,所謂的“家族流量”早已演變成系統化的商業矩陣。
行業人士分析,名人后代正在用更年輕化的語言重構流量價值。
就像奢侈品牌推出副線產品,王逸宸通過分享育兒日常、孕期體驗打造的“帶貨媽媽”人設,成功吸引216萬年輕母親群體。
而金龜子本人也公開力挺女兒:“我就想幫女兒,看她努力我開心。”
這種代際聯動的商業模式,正在創造1+1>2的效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