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轟鳴,吊臂舒展。北外灘91街坊項目工地現場,近300名工人穿梭于深約30米的地下空間。這座未來的480米浦西第一高樓,猶如一條蟄伏的巨龍,即將向天際線發起沖刺。
▲480米新地標施工現場
這“深蹲蓄力”的瞬間,恰是北外灘開發建設五周年的生動注腳。五年來,這片4平方公里的土地以重大工程建設為筆,圍繞“三年出形象、五年塑功能、十年基本建成”的目標,勾勒出一幅“上海北外灘、都市新標桿”的實景畫卷。
地標集群重塑城市天際線
五年來,北外灘以重大工程為引擎,重塑城市空間格局。2024年11月,480米浦西新地標成功完成底板澆筑,現已進入地下室回筑階段,預計2030年竣工后,將融合商業、辦公、酒店及觀光功能,成為全球金融與科創資源的“超級容器”。
▲480米新地標效果圖
其周邊,友邦金融中心、中垠廣場、上海國華金融中心等180米以上的超高層建筑相繼封頂,在黃浦江畔串聯起錯位發展的浦西最美天際線。
▲友邦金融中心
▲中垠廣場
交通動脈與生態綠脈協同進化
在摩天樓群拔節生長的同時,北外灘核心區還規劃了6公頃中央綠地、50公頃慢行優先區、22公頃無車區和4.5公里空中連廊系統。
▲效果圖
目前,二層空中連廊示范段已連通友邦金融中心、北外灘來福士等商業體,植物景觀點綴其間,形成一條建筑叢林中的“藝術飄帶”。
▲空中連廊示范段
新建路隧道唐山路匝道改造等項目將進一步優化區域交通微循環,形成“地上-地面-地下”三位一體的立體交通網絡。而全新改造的北外灘航海公園,與3.4公里濱江岸線共同編織“公園城市”新范式。
▲北外灘航海公園
城市更新有溫度
春意盎然,雷士德工學院舊址前的綠地內,繁花盛開。這座近90歲的歷史建筑經過“修舊如舊”的改造,蛻變為上海創新創意設計研究院,成為歷史文脈與現代創意交融的典范。
▲上海創新創意設計研究院(原雷士德工學院)
歷史與現代的共生,正是北外灘的特色。上海華貿中心在打造國內首個高端品牌之家集群的同時,保留了“明星香水廠”舊址等歷史建筑,讓氤氳百年的香氣繼續浸潤時尚產業。在建住宅項目“碧云·北外灘”,則以“三坊六里”設計保留歷史肌理,實現傳統里弄韻味與現代居住需求的有機統一。
▲明星香水廠舊址
重大工程的溫度,在民生配套中尤為凸顯。去年9月,虹口區第二中心小學新校舍啟用,其獨特的建筑造型和完備的功能配置,為學生們營造出高品質的學習和活動空間。而在建的同濟大學附屬澄衷高級中學,將進一步優化優質教育拼圖。今年3月,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新門診樓落成,顯著提升了區域醫療能級。
▲虹口區第二中心小學新校舍
▲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新門診樓
機制創新賦能重大工程“加速跑”
北外灘的蝶變,離不開政府服務的革新。虹口區持續深化重大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通過專班服務、跨部門協作,創新推出“拿地即公示”“竣工即投用”審批模式。例如,138街坊項目通過風貌保護與審批流程前置,實現“開工水電通”,成為歷史保護與開發平衡的典范。而新弘逸品嘉苑項目則通過“驗登合一”模式,實現項目“拿地即公示”“竣工即投用”的全流程提速。
數據顯示,2024年,全區實現14個重大工程項目開工、10個項目竣工,合計開竣工面積達167.8萬平方米。2025年一季度延續良好態勢,完成開竣工面積28.09萬平方米,實現“季季有開工”建設目標的穩步推進。
站在五周年新起點,北外灘重大工程已從單體突破邁向系統集成。未來,這片土地將繼續以“最高標準、最好水平”,努力打造中國式現代化重要展示窗口。
當480米地標最終刺破云層,這不僅是物理高度的突破,更是城市能級躍升的里程碑——在這片持續生長的土地上,每一輪城市更新都在詮釋同一個命題:用創新激活歷史積淀,用開放擁抱全球資源,讓世界通過北外灘的煥新看見中國城市發展的深層脈動。
記者:陳怡
圖片:虹口融媒體中心資料圖
編輯:陳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