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上,聽障演員用肢體語言還原了一位聽障人士從困惑、無助、希望到喜悅的真實就業經歷——虹口區樂業無礙會客廳以“信息交流、服務支持、社會融入”三項核心無障礙就業服務,助力殘疾人就業的溫馨故事,通過表演《無聲之光》被搬上舞臺,引起了臺下共鳴。
第三十五次“全國助殘日”和第二十六次“上海助殘周”到來之際,5月12日,虹口區殘疾人聯合會在虹口區文化館舉辦第三屆虹口區殘疾人彩虹文化節,通過科技賦能、跨界合作、藝術無界、殘健融合,展示殘疾人群體的文創作品與舞臺藝術,講好彩虹里的故事。
現場,“三陽機構”智障學員及老師、家長共同帶來武術表演《精武紅》、朗誦表演《感恩》及情景表演《老上海弄堂叫賣》,獲得臺下掌聲一片。活動為“虹口區殘疾人藝術指導師”頒發了聘書,并為“三陽機構”優秀學員頒發了榮譽證書。
近年來虹口區殘聯以傳承非遺為主線,堅持科技、時尚、無礙、融合理念,激發文化創意。2023年舉辦非遺手作展和“紅色虹口”主題書畫攝影展;組建8人勵志講師團開展巡講,成立5個藝術沙龍培養文藝骨干,形成殘健共融的示范效應;并通過數字創新建立線上數字展廳,以云端展覽和直播實現文化傳播“破圈”;助殘周系列活動還創新“手語教學+新媒體打卡”模式吸引300余人參與,線上覆蓋超百萬人。2024年,虹口區殘聯以藝術+科技的助殘新模式,進一步豐富區域內殘疾人的文化生活,成立了以“殘之聲”合唱隊、啞劇表演隊、舞蹈隊、走秀表演隊為主的虹口殘疾人“彩虹藝術團”;運用VR、AR、聲文互譯等科技產品,讓行動困難、視聽障礙的殘疾人可以足不出“滬”游歷大好河山;打造石庫門風格無障礙文化空間“彩虹里”,推動殘疾人群體從“被動幫扶”向“主動共創”轉型,為城市注入特殊群體的人文力量。
今年,虹口區殘聯著重建立“藝術價值轉化—科技場景落地—社會力量共創”生態鏈,推動虹口殘疾人事業從“賦能發展”邁向“價值共生”,打造無礙更有愛的融合社會。
原標題:《講好彩虹里的故事,第三屆虹口區殘疾人彩虹文化節舉辦》
欄目主編:王嘉旖 文字編輯:單穎文
來源:作者:文匯報 劉力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