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居延遺址考古調查和歷史文化研究的不斷深入,居延遺址保護利用受到更多重視。近年來,額濟納旗積極推進居延遺址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工作。
連日來,中央民族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邊疆考古研究院院長魏堅帶領中央民族大學邊疆考古研究院考古文博系的博士、碩士生一行,在額濟納旗居延遺址開展考察研究工作,每到一處文物遺址點,都會對其進行認真測量,進一步掌握不可移動文物的相關信息,為下一步順利完成考古發掘報告的編撰奠定基礎。
“近年來,我多次帶領學生前往居延地區,目的在于收集補充資料,以推動我們相關報告的盡早完成。這份報告的完成,對于今后居延地區的文物保護工作、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乃至對當地未來關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歷史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價值和深遠的意義。”魏堅說。
魏堅在內蒙古從事邊疆考古研究已有40余年,多次深入到額濟納旗對居延遺址歷史文化進行考察研究,取得豐碩成果,對居延歷史文化的保護研究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居延現在不僅僅是漢代以漢簡為代表的居延,居延現在是一個區域范圍的國家大遺址。我們在申遺當中要把這些豐富的文物資源與極具價值的學術資料,能夠運用到申遺工作及未來的活化利用當中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這些年來我一直致力于這方面的工作和研究,推動相關工作不斷向前發展。”魏堅說。
據了解,居延大遺址,始建于漢代,包括烽燧、塞墻、城址、墓葬、綠城遺址群、寺廟、佛塔、古代房址等八個類型,是面積約1.96萬平方公里的超大型古遺址,也是迄今為止中國古代絲綢之路上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最重要的歷史遺址,對研究絲綢之路文化具有重要價值。
2017年,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額濟納旗正式啟動居延大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多年來做了大量工作,積極向前推進,不斷夯實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前期工作,現取得新進展,進入新階段。“目前,居延遺址地區整體的考古文物保護規劃已經做完了,等待國家文物局審批。”魏堅說。
下一步,額濟納旗將加強與專家學者的合作,按照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相關要求,持續加大各項工作力度,力爭居延遺址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張春生)
來源:阿拉善盟委宣傳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