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欣 孫中昊
鄧石在沂蒙山艦參觀時,艦員向他贈送紀念品。孫中昊攝
春末夏初,上海市楊浦區控江路的一處弄堂里綠意盎然,海軍沂蒙山艦官兵代表薛偉等一行人,到原沂蒙山艦見習機電長、91歲退役老兵鄧石家中看望。鄧石早早便把家門打開,等候自己“娘家人”的到來。
“鄧老,我們來看您啦,您比前段時間看起來更精神了!這是我們給您特意準備的禮物……”官兵代表一進家門,便整齊列隊,向鄧石敬了一個軍禮。鄧石趕忙招呼官兵們坐下,緊緊拉著薛偉的手,聊起了家常。
時針回撥到4月22日,在人民海軍成立76周年之際,海軍沂蒙山艦和西安艦,靠泊上海北外灘國際客運中心碼頭,向群眾開放。
每天習慣收聽收看新聞節目的鄧石,得知4月22日至23日,沂蒙山艦和西安艦開放參觀,立即打電話給兒子,讓他問清楚沂蒙山艦停靠在哪里,怎么去參觀。
經了解得知,沂蒙山艦靠泊上海北外灘國際客運中心碼頭,由于是首次向群眾開放,參觀門票早已約滿。鄧石并沒有放棄,他拿出自己珍藏的舊軍裝上的1枚泛黃的布質胸標,在兒子的陪伴下,急匆匆地趕往參觀現場。
來到現場后,鄧石向當時負責安保工作的薛康泰干事遞出了自己的那枚布質胸標,輕聲問道:“小伙子,我是沂蒙山艦的老兵,能不能通融一下,我想‘回家’看看。”接過布質胸標,薛康泰看到一面印有“中國人民解放軍”字樣,另一面寫著“鄧石,海軍第五艦隊沂蒙山軍艦,見習機電長”等文字。明白眼前的老兵可能是曾經沂蒙山艦的艦員,薛康泰立刻通過對講機向沂蒙山艦上負責開放日活動的軍官薛偉報告情況。
不一會兒,薛偉帶著兩名官兵在沂蒙山艦舷邊個人排隊通道內見到了鄧石。核對完胸標等相關信息后,薛偉立即組織艦舷邊的官兵為鄧石打開綠色通道。薛偉說:“那一刻,我認為鄧老值得在所有人的注視下登上他的‘新家’。”
鄧石踏上舷梯,緊緊盯著前方,仿佛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當年我們用舢板運彈藥,現在這鐵家伙能裝坦克!”鄧石向新一代沂蒙山艦艦員講起當年的故事,“那時我們老軍艦的甲板銹跡斑斑,輪機艙里蒸汽彌漫,我們都叫它‘海上鍋爐房’。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用帆布堵漏、扳手修管路,在洶涌波濤中守護戰艦的‘心臟’。”
參觀結束后,在落日的余暉中,鄧石與沂蒙山艦官兵互敬軍禮,心滿意足地離開。
據了解,1949年,鄧石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學校的第一批學員。1953年海校畢業后,鄧石被分配到沂蒙山艦,擔任電機軍士長。在一次戰斗中,沂蒙山艦舵機嚴重過載、機艙滿是白煙,鄧石憑借過硬的專業技術,保障艦艇航向平穩,圓滿完成戰斗任務,因此提前晉升為見習機電長。1955年1月,鄧石跟隨沂蒙山艦參加了解放一江山島戰役,圓滿完成了既定戰斗任務。
打開沂蒙山艦官兵代表專程帶來的禮物——一本記錄沂蒙山艦發展歷程的相冊。鄧石看到相冊中劈波斬浪的艦艇編隊和印有“胸懷寰宇 礪劍深藍”字樣的新一代沂蒙山艦艦訓,突然挺直腰板,感慨道:“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你們做到了!”
隨后,鄧石也拿出珍藏多年的老照片同官兵分享,回憶著當年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戰友和曾經戰斗過的地方,他不禁哽咽道:“在一江山島戰役中,登島后我從機艙走了上來,看到甲板上有的戰友犧牲了、負傷了……他們才是真正的英雄啊!”
陽光透過窗戶,不覺間已到中午時分,在與沂蒙山艦官兵代表道別時,鄧石囑咐道:“現在我們的祖國強大了,人民的生活幸福了。但是你們一定要記住,這些來之不易,是無數革命先烈用犧牲奉獻換來的,你們一定要練好練強本領,守好萬里海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