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樂山沐川的一個小山溝
“05后”新農人小魯
熟練地操作著手中的遙控器
重55公斤、翼展3米22的巨大無人機
在她的指揮下
一趟趟完成貨物吊運
“一架無人機一天
一般可以吊7噸左右”
“純收入約900元”
無人機吊運來襲
傳統搬運工會不會失業?
一起來看↓
5月13日,四川省低空經濟產業鏈協同發展暨產品發布會在成都舉行,一批“四川造”低空產品及應用場景重磅發布。
瀘州合江縣“空中運竹”的案例走上發布臺,單機單日運量可達15噸的實踐引發大家濃厚興趣:“高大上”的新質生產力產品與鄉村振興相結合,是如此“接地氣”。
同一天,在樂山市沐川縣的一個山溝里,兩架無人機正將幾噸重的竹子,從懸崖上吊到平地。低空經濟帶來的改變顯而易見——運竹子的“苦差事”變得更輕松了。
但同時,有網友向我們留言表達了擔心:無人機都把活干了,傳統搬運工會不會失業呢?
帶著這個問題,我最近來到了沐川縣的山溝尋找答案。
從沐川縣城出發,跟著定位指引,在蜿蜒的山路上行駛一個半小時,我終于在山溝里找到了“05后”無人機吊運從業者魯容爛。這位新農人正要用她的新農具開始干新農活——從懸崖上吊運竹子。
小魯雙手緊握無人機遙控器,輕輕推桿,自重55公斤,翼展3米22的巨大無人機“呼呼”騰空而起,帶著10米長的吊繩,沿著崖壁,一路飛上高114米的懸崖頂,和等候在那里的砍竹工密切配合,一捆50多公斤的竹子,就從懸崖來到地面,并且擺放整齊,這一上一下運輸過程只需要2分鐘,這在以前不可想象。
我仰頭望向懸崖:“如果是人背,需要多長時間?”小魯告訴我:“這個懸崖太陡了,以前竹子根本沒辦法運下來!”
下午5點半,無人機平穩落地,貨車入場,竹子裝車。當天,兩架無人機一共吊運了291趟。
一天可以賺多少錢?我把這個問題拋給小魯,她算起了賬:一架無人機一天一般可以吊7噸左右,按200元一噸計算,一共是1400元,扣除成本,純收入還有約900元。
“你用無人機運竹子賺的這部分錢,本質是以前鄉親們人拉肩扛搬竹子掙的錢,那么他們又應該到哪里去掙錢呢?”我繼續追問。
為了尋找答案,我開始往山頂爬。在無路且陡峭的山坡上,我們手腳并用攀爬了將近一個小時。這不僅是砍竹工的上山路,也是以前他們搬竹子下山的唯一通道。
在山頂,我們遇見了幾位砍竹工正在揮刀砍竹子。休息間歇,砍竹工們給我算了一筆賬:如果只砍竹子,一噸可以掙到220元,一天大概能夠完成一噸。如果砍加搬運,一噸可以掙500元,但是絕大部分砍竹工,一天只能完成三四百公斤,拿到手,接近200元。也就是說,無人機運輸對他們的實際收入沒有沖擊,反而可以多掙一點。
砍竹工們又怎么看無人機吊運呢?曲模達哈說:“如果沒有無人機運輸的話我就不砍了,因為太累了!而且還很危險,之前有人就因為搬竹子摔到山下,腿都摔斷了。”
另一位砍竹工嚴日曉華則說:“現在有了無人機,我專心砍竹子就可以了,效率高,還可以多掙一點點。”
正在休息的新雨大姐則告訴我,以前她可掙不到這份錢:“如果沒有無人機的話,這活女同志誰能干得起啊,絕對不干了。”
數據顯示,相較于傳統運輸方式,無人機吊運的時間效率提升40—60倍,每噸竹子下山的費用減少了1/3。
從去年到現在,沐川縣的吊運無人機,從2架增加到了近30架,低空經濟和無人機,讓手握遙控器的年輕人成了大山里“最有力量的人”,也讓他們接下了父輩身上的重擔。砍竹工與無人機,已成為新的默契搭檔。
下山前,砍竹工師傅很熱情地請我喝水,我說“不不不,這個水扛上山太珍貴了”。他哈哈大笑:“不用我們背,飛機吊上來的呢!”
四川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