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當?shù)貢r間5月12日晚,擁有212年歷史的意大利科莫歌劇院迎來2024-2025年春季演出季收官音樂會——由上海音樂學院院長、男中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廖昌永攜手世界聲樂合作鋼琴藝術(shù)家哈特穆特·霍爾帶來“中國之春:廖昌永與哈特穆特·霍爾中國藝術(shù)歌曲音樂會”。
科莫歌劇院是意大利北部最古老、最具影響力的歌劇院之一,也被稱為“小斯卡拉歌劇院”。這場精心策劃的演出,將16首中國藝術(shù)歌曲化作流動的東方畫卷,廖昌永醇厚的男中音與霍爾教授的鋼琴交融,為觀眾獻上一場跨越中西方文明的音樂對話。
從激情高亢、起承轉(zhuǎn)合再到柔情婉轉(zhuǎn)的低吟,中國藝術(shù)歌曲的神韻和精髓令人心動。每曲唱畢,科莫歌劇院內(nèi)掌聲熱烈。臨近尾聲時,應現(xiàn)場觀眾的熱烈反響,廖昌永返場演唱黃自的《思鄉(xiāng)》和多尼采蒂的《我要為你建一座宮殿》,以精妙的文化互鑒為這場音樂對話寫下完美注腳。
作為古典音樂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藝術(shù)歌曲在歐洲已有將近千年的悠長歷史。2021年,廖昌永與哈特穆特·霍爾聯(lián)合編著的《玫瑰三愿:中國藝術(shù)歌曲16首》,由全球最古老的音樂出版社——德國大熊出版社出版發(fā)行,是中國古詩詞譜曲的藝術(shù)歌曲首次以中、德、英三種語言在國外出版。當晚,兩人在科莫歌劇院聯(lián)袂上演的正是這16首中國藝術(shù)歌曲。
《幽蘭操》里有先秦文人君子的氣節(jié),《楓橋夜泊》《陽關(guān)三疊》的一物一景盡是唐朝士人對家國秩序的期盼、與友人難舍的情感,《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映照著宋代的生命哲思,《玫瑰三愿》里又有戰(zhàn)時文人臨危不亂的風骨……音樂會的曲目單如同一部微縮版的中華精神文明史,用歌聲引領(lǐng)外國觀眾走入中國的璀璨文化。哈特穆特·霍爾說:“藝術(shù)歌曲是詩歌和音樂的二重奏。這16支曲子,讓我們聽見中國的文學和哲思。”
“千言萬語不如清唱一句。”廖昌永說,“外國觀眾雖然不一定能聽懂中文,但卻能被中國藝術(shù)歌曲獨有的韻味和深厚的情感所打動。音樂家在舞臺上的表演更是與觀眾交流的過程,滿懷深情地演唱,就會收獲觀眾真誠的反饋,這樣的音樂傳遞出的真善美總是能夠穿過時空、越過山海,喚起人們的心靈共鳴。”
哈特穆特·霍爾也表示:“這些年,通過中國藝術(shù)歌曲的國際推廣,歐洲的觀眾對中國音樂藝術(shù)的過去與未來,對用中國的美麗語言所講述的人類共同的悲喜深感震撼和共鳴,這就是音樂這座人類文化和精神橋梁的偉大作用和意義所在。”
除了當晚的音樂會之外,廖昌永此行還與上音師生走進在國際音樂界享有盛譽的意大利“加拉拉泰普契尼音樂學院”校園,通過大師班、講座等活動,與當?shù)貙W子、觀眾面對面交流音樂與傳播中國文化的感悟。
原標題:《“千言萬語不如清唱一句”,廖昌永在意大利唱響中國藝術(shù)歌曲》
欄目編輯:沈毓燁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朱淵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