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出息了......
欄目 | 文旅商業評論
領域 | 出境游
01
最近,多家日本媒體都在關注同一個話題:
東京、大阪、京都的日本本地游客去哪了?
5月,日本多家媒體報道了日本本地游客減少一事
事情的起因是,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東京銀座、京都金閣寺、大阪心齋橋依舊是人潮洶涌,好像和往年沒啥不同,但這些人里日本本地游客身影卻成了稀有動物。
日本本地媒體甚至說得更狠:日本的大城市正悄悄地丟失它的本地人。
比如京都,一個連日本學生“修學旅行”都能去三四次的經典目的地,近期越來越多的日本人表示不想去了。
京都市觀光協會的數據顯示,僅今年3月,京都市內酒店的日本游客累計住宿天數同比下降了16.1%,約為30萬天(以住宿一晚計算)。
再看東京,數據就更離譜了。
日本觀光廳2024年住宿旅行統計顯示,去年東京的住宿人群里,一半以上是外國人。
說得通俗一點就是,一個日本人出差去東京,拉著行李箱進酒店,前臺全是英文,旁邊旅客全是外國口音,然后他突然意識到自己才是那個“異鄉人”。
那問題來了,這些“住在東京、擠進京都、大阪購物不眨眼”的外國人到底是誰?
答案揭曉前,先說個簽證數據暖場一下。
日本外務省剛剛公布,2024年向外國人簽發的簽證同比暴漲73%,其中光是中國人就拿走了524萬份,是去年的兩倍,占到了總簽證量的七成。
另據攜程和去哪兒的數據,今年五一,中國出境游最熱的目的地里日本高居榜首。尤其是大阪、東京,穩坐第一第二,日本包車游更是同比增長60%。
有人說日本現在是“小紅書2號服務器”,拍一張照片能寫3種濾鏡心得,和服一租就是三小時起步,拍著拍著,京都的日本人就不見了。
再往前翻,今年1-3月(含春節)的統計更狠。
中國大陸赴日游客236萬人次,暴漲了近80%,別的不說,在日本旅游這件事上,刷新外國人數據的只能是中國人自己。
而且這些中國游客往往去的還都是熱門景點、經典路線,大到金閣寺、心齋橋,小到鐮倉、箱根的某家和果子店,都能見到熟悉的國人口音和經典拍照姿勢。
所以,你說是誰把日本大城市擠爆的?現在我們可以名正言順地說:中國游客不止來了,還合法來了。
02
日本人怎么就突然不愛在國內旅游了?
首先,太貴了。
不是說日本便宜嗎?是的,由于匯率原因,對中國游客來說確實比疫情前便宜不少,但對日本人自己來說,這物價已經漲得有點離譜了。
以東京為例,2024年酒店平均房價達到了2.96萬日元(約合1432元人民幣),比疫情前整整貴了55%。
東京虹夕諾雅酒店/旅界實拍
而你知道普通日本公司給出差員工的酒店預算是多少嗎?
日本民間智庫——產勞綜合研究所2023年調查顯示,公司職員在日本國內出差時的住宿費支付額平均為8606日元(約合人民幣417.36元)。
結果就是很多出差人進了東京,先找膠囊旅館,再找公司報銷的時候還得掏腰包補差價,你說他下次還愿意去嗎?
而且這不是東京一個城市的事,京都、大阪、北海道全線漲價。
有在日本名古屋工作的朋友和我說,“東京現在不是首都,是旅游區,現在出差都得住郊區或者趕夜車,能不住就不住”。
其次,太擠了。
這個“擠”,不光是地鐵的那種擠,是景點、步道、寺廟連拍照都要排號的那種密度。
京都市政府分析了金閣寺的數據后直接說:外國游客多到本地人已經不想來了。”
2024年秋天,京都金閣寺日本游客已經減少了19%,還有哲學之道,那個從名字就開始文藝的步道,本地人游客下滑了14%,而與此同時,中國游客在這些地方漲了兩到四成。
你說熱不熱鬧?真熱鬧,熱鬧得像一桌中國人家里的年夜飯。
第三,現在的日本大城市太不像“日本”了。
這個也是最諷刺的部分,城市還在,街道還在,神社和櫻花也還在,但那種感覺不見了。
你進東京銀座的商場,全是中文導購;進拉面店,大叔讓你寫個大眾點評;走進淺草寺,有些中國女生好不容易租了身和服,結果旁邊穿和服的同胞正在忙著發小紅書。
這還是日本嗎?至少對日本游客來說,這些日本大城市已經不屬于他們了。
最后,還有一個被忽視的原因:旅游體驗變差了。
人多不只是擠,它會把旅游體驗整個拉垮。
京都市政府、北海道觀光廳都在報告里提到本地人越來越多地抱怨旅游地交通堵、景區吵、預訂難、價格亂。你花幾萬日元去泡個溫泉,結果池子里坐著四國口音、五國語言的聊天團建小分隊,誰還想再來?
所以,日本一些城市開始搞“居民專享”這事也就不奇怪了。
比如北海道推“本地人住宿折扣”、東北地區銀山溫泉限制游客進車、甚至要求傍晚只能坐預約巴士進山,限流150人。
也許日本人不敢說出口,但行為已經表明:大城市咱認命了,小地方我們想扳回一局。
03
現在,日本人的小秘密全世界都知道了:過度旅游。
這聽起來像個無病呻吟的臭毛病,端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娘是吧?
但仔細想想,就像我們前面說的,東京、京都、大阪這些曾經的“生活城市”現在變成了“觀光公園”,而且公園人多了,居住的小路慢慢變得不適宜居住。
日本人應該煩嗎?好像也情有可原。
再說到近期日本的民間情緒,可真不平靜。
這些年,日本政府以“觀光立國”為目標,但在東京大學近期一項民間調查中,有60%的人覺得旅游讓生活變差了,說白了,不是說 “你來我們歡迎”,而是說“你來,我們真煩了”。
有日本居民直言:“歡迎你花錢,但別弄得我們連空氣都要花錢買。” 所以,日本的“觀光立國”政策開始出問題了:一邊是經濟推動,另一邊是居民感受不滿。
那既然過度旅游造成了這么多問題,日本政府又是怎么做的呢?當然是“給本地人開個門,給游客關個窗”了,限流、漲價、甚至向游客征收訪問稅都是常規操作。
比如,廣島的宮島為了讓游客不把當地踩成“人肉踏板”,就推出了“宮島訪問稅”,每個游客,必須付100日元(合人民幣4塊多),好像稅不多,但你想想,一個景點一天幾千人,再加上周圍幾個熱門景點,這稅就不少了。
還有京都的“限流制”像告訴游客,“你喜歡,我更喜歡,但請你慢點來”。
所以,你看,日本的未來旅游業可能會走向和過度旅游“割席斷交”的路子。
一方面,政府在想法設法分流游客,推動小地方成為新天堂,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深度體驗型旅游將成為新潮流。
比如,針對高凈值中國游客的深度體驗游,日本政府近期推出不少新路線讓他們在城市外的自然環境或小眾目的地享受悠閑時光,而不是在東京地鐵站門口等人流散去。
德島阿波舞會館/旅界實拍
當然,這個努力要看出成效至少還需要幾年時間。
未來的日本大城市可能會越來越不像中國游客熟悉的日本了,日本會變得更加國際化也更加冷漠。
而當日本開始為中國游客設計新地圖,中國文旅從業者是否也該思考:下一個被擠爆的如何才能是我們自家景點?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中國游客正在把日本人擠出大城市 ?歡迎在下方留言框與旅界君互動。
————END ————
歡迎來撩旅界主編微信:haoxi524(加群:公司職務+姓名,不備注公司信息一律不通過申請!感謝配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