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3日,日本青森地方法院審理了一起特殊的盜竊案:一名37歲的公司職員因盜竊碾米廠兩袋糙米(價值2.2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065元)被起訴。被告承認,最初盜竊是為了養活妻子和7個孩子,后來轉為轉賣牟利。案件偵破的關鍵,是米廠老板在米袋中藏入蘋果AirTag,通過手機定位追蹤到贓物。這一案件折射出日本米價危機的荒誕現實——糧食防盜竟需依賴智能設備,而普通家庭已陷入"偷米求生"的境地。
日本米價現狀:創歷史新高
當前日本5公斤裝大米均價達4233日元(約合人民幣210元),連續17周刷新歷史紀錄,部分超市售價突破6000日元(約人民幣300元),與2023年同期相比,價格漲幅超過90%,大阪、東京等地超市出現"上架即售罄"現象。
大米漲價給日本社會帶來深刻的社會影響
例如大阪公立學校將午餐米飯供應從每周3次減至2次,并改供面包;不少日本餐館取消免費續飯服務,日本黑市甚至出現"5公斤米換PS5"的類似交易。
就連母親節禮品消費也開始轉向大米,數據顯示,日本兵庫縣禮品米銷售額同比翻倍,商家還推出"母親節特供米盒"。
由于日本國內的米價太貴,不少日本民眾還動起了歪心思,報道顯示日本游客赴韓旅游時人均攜帶20公斤大米回國,成田機場因此查獲多起"走私米"案件。
日本政府應對措施失效
盡管日本政府此前宣布投放21萬噸儲備米,但因流通環節被日本農協控制,截至3月底僅461噸進入零售市場。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批評:"這種投放如同向滾油鍋倒涼水,毫無效果。" 日本共同社民調顯示,81.3%的日本民眾認為政府行動遲緩。
結語
誰能想到日本作為亞洲響當當的老牌發達國家,有一天居然會因為大米問題鬧得不可開交,甚至出現日本人一家吃不上米跑去米廠偷盜的案件。
這場米價危機本質是日本"政-官-農"鐵三角壟斷模式的惡果。日本農協高管年薪達1.2億日元(首相的3倍),而北海道農戶每公頃利潤暴跌60%。政府為維持農協政治支持,不惜犧牲民生利益,形成"保護主義(不向其他國家開放日本國內市場)→米價畸高→財政補貼→稅收轉嫁"的死亡循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