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新聞網報道,5月12日,中國國防部長董軍應邀訪問法國期間與法國防部長勒科爾尼舉行會談。雙方就兩國兩軍關系、國際地區形勢和共同關心的問題深入交換意見,就加強兩軍務實交流合作達成共識。會談前,勒科爾尼為董軍訪法舉行歡迎儀式,并陪同檢閱儀仗隊。法國方面顯然對本次訪問非常重視,而在去年4月,時任法軍太平洋海區司令丹迪涅也曾訪華,建立了中法兩軍戰區間合作對話機制。隨后在6月份,中法兩軍又在中國舉行防務戰略磋商。
法國戰機(資料圖)
近期,印巴沖突,法國多架陣風戰機,遭中國制造的殲-10CE擊落的消息,無疑讓法國軍工顏面掃地。其母公司法國達索航空在過去一周內,股價暴跌了9.5%,更令法國擔憂的是,未來法國陣風的出口,可能也會受到影響。因此法國現在實際上也是希望印巴不要再打了。最直接的影響,當然還是法國與歐洲在追求戰略自主的道路上持續邁進,因為對美國防務承諾的不信任,歐洲的戰略自主已經成為了大勢所趨,因此近年來,不僅是法國,就連英國都有意與中方強化軍事安全合作。
“陣風”是法國的王牌武器,是法國軍工技術的結晶,更是法國對外出口的拳頭產品,折戟在“中國智造”面前,這個結果馬克龍政府難以承擔。要知道,印巴空戰發生以來,達索航空的股票就開始跌跌不休,創下了近年來的新低。然而這僅僅只是開始,國際社會注意到,一些意向購買“陣風”戰斗機的軍火買家打起了退堂鼓。例如秘魯就意向購買法國戰斗機,但是在看到印巴空戰的結果后,人家開始密集討論從中國引進殲10C和PL15等裝備的可能。
法國戰機(資料圖)
此外,在陣風戰機被擊落后,網上出現了很多“印度可能賴掉尾款”的信息。但實際上,印度在2016年購買36架陣風戰機,并在2019年開始接收后,僅過了一年就結束分期付款,改為用糧食進行抵押。隨后,印度又要求用他們的本幣盧比來支付,但對法國來說,這種他們花不出去的貨幣就是廢紙。目前,法國與印度的陣風戰機合同,還有58億歐元的款項還沒有付清。然而,印度又在印巴沖突發生前,下單了26架陣風,法國方面居然還接了,這讓人疑惑不解。
下個月巴黎航展即將召開,借這個機會,法國也可以設立“中法先進戰機技術對比展區”,通過虛擬仿真系統展示兩機在不同戰場環境下的效能模型,將公眾關注點從“誰擊落誰”轉向“技術創新路徑”,復制2017年“法德聯合抵制臺風戰機實戰差評”的輿論管理經驗。總之,法國防長的溝通請求,本質是歐洲軍工在中美技術夾縫中尋求生存空間的務實選擇。從技術責任切割到供應鏈綁定,法方的核心訴求始終圍繞“止損當前利益”與“布局長遠韌性”展開。
分析指出,這次會談首先談論的是中法兩國兩軍關系,進一步深化兩國兩軍關系。法國在亞太地區防務問題上,一方面既希望表現出,他們仍舊對亞太地區有影響力,另一方面又不敢在南海和臺海問題上,觸犯中國的利益。所以在這個問題上,董軍防長會當面對法國著重強調,中國的核心利益不容侵犯,法國方面無論是開著航母來南海“自由航行”,還是在臺灣問題上指手畫腳,都是侵犯了中國主權,我們決不允許。
馬克龍(資料圖)
今年是二戰勝利80周年,剛剛過去的5月8日則是“歐洲勝利日”。法國不僅是歐洲舉足輕重的大國,也是二戰中的重要國家,五常之一。中國防長在此之際訪法,是兩軍關系持續向好的信號。在國際新形勢下,隨著特朗普的上臺,美歐聯盟關系出現深刻裂痕,歐洲尤其是法國、英國等主要軍事大國,越來越重視安全、戰略上的自主。在如何處理俄烏沖突的問題上,面對美歐之間存在的顯著差異,歐洲大國愈加認識到中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