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通海安公安隊伍中,有這樣一位青年民警,他憑借著對公安事業的無限熱愛與執著追求,在大數據領域綻放出耀眼光芒。他叫吳鈺湟,一位用智慧和汗水書寫新時代從警篇章的大數據民警。
逐夢警營,毅然前行
1995年1月出生的吳鈺湟,畢業于南京郵電大學通信工程專業。2021年7月,他懷揣著警察夢想,毅然放棄國企高薪職位,投身海安公安大家庭。從警4年來,他先后在派出所、大數據中心等多崗位鍛煉,以實際行動詮釋著青年民警的責任擔當。
2022年3月,外出辦案回派出所的吳鈺湟和同事駕駛警車行駛至海安市姚池路和環城線交界處,突然看到路邊一輛電動車后備廂內有火苗不斷地往上躥,冒著滾滾濃煙。為防止造成人員傷亡,吳鈺湟迅速沖到電動車旁將駕駛員石師傅疏散至安全區域,隨后拿出警車上的便攜式滅火器對著火源根部進行滅火。最終在吳鈺湟及同事和路過熱心群眾的共同努力下,火情得到了完全控制,險情解除。石師傅對吳鈺湟和同事的出手相救深表謝意。
2023年6月,面對嚴峻的反詐形勢,吳鈺湟主動請纓加入專案組。他馬不停蹄,奔赴湖南、廣西等地,全力追捕境外詐騙回流人員。在湖南衡陽祁東縣,犯罪嫌疑人黃某拒不配合審訊,試圖逃避罪責。吳鈺湟和同事們沒有放棄,他們深入現場梳理案件,精心調整審訊策略,經過48小時的連續鏖戰,最終讓黃某如實交代了全部犯罪事實。在派出所的兩年時光里,吳鈺湟將所學知識與警務實踐深度融合。他成功調處矛盾糾紛217起,辦理刑事案件39起、治安案件115起。每一起案件的背后,都凝聚著他的心血和汗水,彰顯著他維護社會穩定的堅定決心。
數據賦能,勇立潮頭
2023年7月,吳鈺湟在海安市公安局青年科技創新人才庫評選活動中脫穎而出,以筆試、面試“雙第一”的優異成績入選人才庫,并被遴選到大數據實戰賦能中心工作。在新的崗位上,他與師父王浩攜手共進,開啟了數據賦能領域的新征程。他常說:“作為一名公安大數據民警,不僅需要掌握大數據技術的核心原理和應用方法,更需要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和判斷力,能夠從海量的數據中發現異常和線索,為案件偵破提供關鍵證據。”
吳鈺湟積極拓寬數據賦能場景應用,構建數據模型、運用算法分析,為流竄盜竊犯罪打擊提供有力支撐。他與巡特警大隊、指揮中心等部門密切協作,理順處置機制,實現了從“事后查處”到“事前預警”的轉變,大大降低了一線警力的工作負擔和時間成本。吳鈺湟經常與同事探討數字警務發展的最新理念、實施路徑等內容,充分調動起團隊的專業興趣和熱情,大數據實戰賦能分中心的工作氛圍愈發積極和融洽。在各類比賽賽場上,吳鈺湟同樣表現出色。2023年7月,海安市公安局舉辦首屆數據建模大賽,他放棄休息,連續加班一個月,與戰友們成立“數攻”合作微單元,幫助民警提升數智思維和建模能力。同年10月,南通市公安局舉辦建模大賽,吳鈺湟作為海安市公安局參賽團隊成員,他潛心研究賽事規則,準確理解比賽要求,扛起團隊主力責任,與其他成員精心構思搭建“火眼—行業場所智慧管控模型”,推動行業管理“變采為核”新模式,提升場所行業“智管”效能,有效維護了轄區社會治安穩定,榮獲建模大賽二等獎。
智慧警務,創新擔當
為加快構建“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提升公安機關新質戰斗力,海安市公安局啟動了“任務管家”研發工作。吳鈺湟作為研發團隊的主力軍,全程參與開發部署應用過程。他積極與警種部門對接實戰需求,不斷優化改良平臺功能,迭代升級平臺版本百余次。“
“人員管理”“全警協同”“服務超市”等功能模塊,在吳鈺湟的努力下,成為基層民警減負賦能的有力工具,累計支撐民警業務工作一萬余次,這一舉措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為后續應用提供了數據支撐。目前,“任務管家”的特色做法在《人民公安報》等主流媒體上被報道,在全省公安數據講堂上被推廣介紹。在南通市公安局技戰法一季度“擂臺賽”活動中,吳鈺湟匯報的技戰法榮獲二等獎,為全局打造數據驅動的智慧警務運行模式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吳鈺湟將這句格言作為從警的座右銘,無數個日夜,他堅守在大數據實戰賦能的第一戰線,用行動詮釋著對公安事業的無限忠誠和熱愛。
文/仁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