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必定/文
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城市化和城市現代化是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尤其是新時代以來,中國城市現代化水平大幅度提高,成為全球城市發展亮點和支撐中國經濟發展的核心平臺。然而,卻很少用案例形式寫出城市發展脈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劉志迎教授等以“寫好城市案例,講好中國故事”體例撰寫的新著《合肥有模式嗎》,中信出版社2025年2月出版剛面市,就成為一部受讀者歡迎的熱銷書。
為什么呢?我拜讀全書后方發現,是因為合肥這座原來在全國缺少存在感的“三線”城市,改革開放后一躍成為我國的 “新一線” 城市,2024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1.38萬億元,常住人口1000.2萬人,在全國16個“雙萬城市”中居第14位,在8個“雙萬城市”省會中居第7位。合肥市高速高質發展而華麗崛起的現象,在我國政界、業界、學界引起了廣泛關注,來合肥考察學習的各界人士絡繹不絕,并稱之為“合肥模式”,但合肥市委、市政府卻從不提“合肥模式”,而是只提“合肥做法”“合肥經驗”。在這種情況下,該書雖以“合肥有模式嗎”的問句為題,而實際上以是案例剖析方式系統地回答了合肥有模式,合肥模式是什么,因而引起人們的關注,既是一部精彩的城市發展案例,更是一部以城市案例講好中國故事的佳作,因而很受讀者歡迎。
全書共10章、39萬字,細讀全書可以看出,其引入之處主要是有兩大鮮明特點:一是對合肥有模式別具一格的案例剖析,二是對其他城市可提供具有普遍價值的學習借鑒。在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城市建設新篇章的時代背景下,這兩大特點也就凸顯了本書所具有的理論與實踐價值。
就前一個鮮明特點而言,本書不同于其他分析城市案例著作的別具一格之處是,從時間、空間、城市、產業、科技、資本、民生、生態、政策等十個維度,對合肥市改革開放以來的高速高質發展作出全面、細致、深刻的案例分析點評,每個維度的解析都從理論依據、案例分析、發展點評三個層面加而以總結、深化,既有科學的理論邏輯,又有生動的實踐邏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敘事與說理深交融,是對城市高速高質發展模式的有特色、有深度的案例解析典范。
需要指出的是,理論和實踐都證明,對區域和城市的發展而言,能上升到一種發展模式,一般都具有五個特證;一是有明確的目標,二是有先進的理念,三是有準確的切入點,四是有科學的運行邏輯,五是有公認的成效,具有可復制的示范帶動作用。如在區域發展方面人們熟知的溫州模式、蘇南模式是如此,在城市發展方面人們熟知的深圳模式、蘇州模式是如此,如今,新出現的合肥模式也是如此。縱閱《合肥有模式嗎》全書,對此都從理論和實踐上做出了有說服力的回答,那就是:合肥模式的明確目標是促進城市的高速高質發展,先進理念是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準確的切入點是科技創新驅動產業發展,科學的運行邏輯是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政策鏈的“多鏈融合”,公認的成效是得到政界、業界、學界不少人士的贊喻,甚至還受到國外學者的認可。如據彭博社早在2022年2月7日的報道:美國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謝長泰教授稱,“合肥模式”不僅促進中國產業發展,還會影響世界。本書是安徽學者首次出版的系統解析合肥模式的著作,也是劉志迎教授團隊的一大學術貢獻。
就后一個鮮明特點而言,本書對其他城市可提供的具有普遍價值學習借鑒的東西很多,但最具有普遍價值的學習借鑒之處,是科學回答了三個基本問題:一是區位如何成為優勢?二是城市如何發展更好?三是政府如何更有作為?
關于區位如何成為優勢,本書對合肥案例解析的回答,用毛主席的一句話概括,那就是“打掃好房子再請客”,也就是說,任何城市要發展,先應優化自己的發展條件,再引來四方投資者、創業者,城市的地理區位未變,但卻形成了區位優勢,后發城市尤應如此,合肥就是這么做的。本書在前三章的時間維、空間維、城市維分析中,都從不同側面介紹了合肥是如何優化城市的發展條件,終于從過去的“兵家必爭之地”,華麗轉身為“商家必尋之地”,形成了獨特的區位優勢,很值得其他城市、尤其是后發地區城市的借鑒。
關于城市如何發展更好,本書對合肥案例解析的回答,用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句話概括,那就是“堅持新發展理念”,尤其要把力量集中在創新發展方面。黨的十八大以來合肥就是這么做的,本書在中間四章的產業維、科技維、資本維、人才維分析中,分別作出了重點分析,特別在結語的“多鏈融合的創新發展生態”部分,不僅對合肥高速高質發展的實踐作出科學的理論分析,還繪制了多鏈融合的創新發展生態示意圖,既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連貫,又一目了然而便于理解和操作。這是從合肥案例概括出的普遍規律,值得其他城市借鑒。
關于政府如何更有作為,本書對合肥案例解析的回答,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中的一句話概括,那就是政府“必須更好地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實現資源配置效率和效益最大化”。合肥市政府在這些方面長期積極探索,一屆一屆接著干,本書的各章對此都有分析,特別是在后面三章的民生維、生態維、政策維,就深刻分析了合肥市政府既以市場邏輯出臺的一系列經濟政策所取得的最大化效率,又以公平公正為原則制定的一系列公共政策所取得的最大化效益,市場環境越來越好,必然會推進合肥市的高速高質發展。這些從合肥案例中概括出的諸多做法,對有為政府而言都具有普遍性,更值得其他城市借鑒。
劉志迎教授長期從事產業經濟學、區域經濟學和創新理論的研究與教學,之所以能帶領他的團隊寫出這部佳作,不僅是因為他理論根基厚、學術水平高,更是因為他長期走出大學的書齋,深入實踐調查研究,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寫出多部令人耳目一新的企業管理案例和城市與區域發展咨詢研究報告。特別是擔任省級重點智庫安徽省發展戰略會的會長以來,更對安徽省特別是合肥市進行了大量深入的調查研究,不僅掌握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更提出了許多新穎獨到的前贍性見解,如此厚積薄發,寫出這部佳作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這本著作特別適合省市縣各級領導和公務員閱讀,既能看到案例中的具體做法,又能上升到理論高度來認知,屬于一部“理實交融”的好著作。
(作者為中國區域經濟學會資深顧問;本文為《合肥有模式嗎》一書評論,該書作者為劉志迎,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
責任編輯:劉錦平 主編:程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