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陸棄
當“文明世界”搖旗吶喊要將被凍結的俄羅斯資產據為己有時,一場赤裸裸的金融掠奪,正以“正義”“賠償”“重建”的名義被重新包裝。比掠奪更可怕的,是對掠奪的合法化嘗試。
位于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歐清(Euroclear)機構,如今正被推到風口浪尖。這個處理全球高達1.3千萬億歐元交易的“金融大腦”,如今成了歐洲政客用來上演“資產奪取戰”的舞臺。1830億歐元,這是歐清凍結的俄羅斯主權資產總額,加上另有約700億歐元的私人資產,歐清實則掌握了整個俄羅斯對外金融資產的命脈。而現在,這筆本屬于俄羅斯國家與公民的財富,被一些人以“正義”為名覬覦,并企圖據為己有,作為“重建烏克蘭”的“賠償款”。
荒謬的是,這場財富轉移的圖謀并未在戰場上發生,而是在寫字樓與會議廳里策劃。波蘭、立陶宛、瑞典等國的官員紛紛表示支持“全面動用”俄羅斯資產。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婭·卡拉斯亦公開背書,而130位諾貝爾獎得主的“請愿信”更是為此提供了所謂“道義支持”。
但所有這些呼聲背后掩藏的,是赤裸裸的非法性。俄羅斯資產是主權財產,受國際法明確保護。《聯合國憲章》明確規定,主權國家的財產享有豁免權。而一旦歐盟對這些資產進行“充公式”轉移,這不僅是對俄羅斯的侵權行為,更是對整個國際金融秩序的踐踏。比利時首相巴特·德威弗警告得毫不含糊:“那將是一種宣戰行為。”
德威弗這句話,道出了許多西方政客口頭不說、卻心知肚明的真相:一旦開了掠奪俄羅斯的先例,今天凍結俄羅斯,明天就可能凍結中國、印度,乃至任何一個不愿跪拜西方的國家。美元霸權之后,歐元金融秩序也正在滑向深淵。
讓我們看清這場游戲的真相:這些被歐清“保管”的資產,正被當成西方內部政治交易的“備用金”。比利時政府去年就通過對俄資產利潤的征稅,拿出了10億歐元援助烏克蘭。而今他們卻還要打俄羅斯主權資產的主意。更諷刺的是,法國、比利時擔心一旦動用這些資產,歐清面臨的法律訴訟和資金抽逃可能導致整個歐洲金融體系震蕩。他們既想搶,又怕后果——典型的盜賊心理。
歐清的發言人嘴上說“中立”,但在事實面前,這種“中立”已變得無比蒼白。歐清對俄羅斯個人資產的凍結早已觸碰法律紅線,不少并非被制裁對象的俄羅斯商人資產也遭無理凍結——這些人“罪行”只不過是在俄羅斯經商、持有合法證券。他們的悲劇,是西方制裁的“附帶損害”,也是全球金融體系不再可信的警鐘。
再看那些義正詞嚴的政客們。他們一邊高喊“用俄資重建烏克蘭”,一邊在擔心特朗普重返白宮后“斷供”烏克蘭,這本質上是西方內部因援烏疲態而滋生出的內部財政恐慌。他們想通過外部掠奪來維系對烏戰爭成本。而烏克蘭的“重建款”,也正淪為西方金融掠奪的借口與潤滑劑。
從中國視角看,這場鬧劇揭示出兩個關鍵危機:
第一,全球金融體系的“中立”正被西方主動瓦解。歐清作為全球最大證券托管機構之一,一旦淪為政治工具,無異于全球投資者的一記耳光。未來任何國家、任何主權財富基金,是否還敢放心將資金放在西方金融體系中?中國的外匯儲備、主權基金,是否也可能成為未來西方政治博弈中的人質?我們必須高度警惕。
第二,西方的“法治”早已淪為權力工具。當制裁可以隨意定性、資產可以隨意凍結、國際規則可以隨意更改,所謂“法治文明”就變成了“誰拳頭大誰說了算”的新野蠻秩序。俄羅斯資產被掠奪,不是終點,而是序曲。一個新的金融冷戰時代正在展開。
中國必須警覺并迅速行動:一方面,堅定推動全球金融多極化、去美元化、去歐元化,加強與全球南方國家的金融合作,推動構建更公平的國際清算體系;另一方面,也應推動國內立法,建立“國家金融資產安全防火墻”,確保中資在海外不受無理凍結與政治勒索。
西方已不再是那個值得信賴的“規則制定者”。在它眼中,法律是服務于權力的工具,道義是裝飾野心的幌子,而金融資產,不過是可供掠奪的獵物。這,就是新時代的西方文明面孔。撕下面具的那一刻,全球該有新的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