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5 月 2 日,浙江金華烏珠嶺腳村的瀑布景區內,一場驚心動魄的救援正在上演。
女游客孫珉悅不慎從 20 米高的瀑布頂端跌入 5 米深的潭中,湍急的水流裹挾著暗流形成致命漩渦。
就在眾人驚慌失措之際,路過的鄭志軍毫不猶豫地甩掉手機,縱身躍入冰冷刺骨的潭水。
這個瞬間被游客的鏡頭記錄下來,成為全網熱議的焦點。
一、生死救援:勇氣背后的精神傳承
鄭志軍的英勇并非偶然。
作為一名有著 12 年消防經歷的退伍軍人,他的身體里始終流淌著 “孟祥斌精神” 的熱血。
2007 年,金華籍軍人孟祥斌為救落水者壯烈犧牲,其事跡深深烙印在當地人心中。
鄭志軍坦言,當看到孫珉悅在水中掙扎時,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就是孟祥斌的身影:“當年孟班長能從十米高橋跳下去救人,我這點危險算什么?”
這種跨越時空的精神接力,在鄭志軍躍入深潭的那一刻得到了完美詮釋。救援過程驚心動魄。
潭水溫度僅 8℃,暗流形成的 “水下黑洞” 曾吞噬過多名游泳健將。
鄭志軍憑借常年晨跑練就的肺活量和消防員的專業技巧,三次潛水才摸到被卷進漩渦的孫珉悅。
第二次浮出水面換氣時,他的小腿已出現抽搐前兆,卻硬是靠抓著巖縫凸起完成了最終托舉。
法醫測算,若救援延遲 30 秒,落水者將因低溫癥喪失意識。
二、雙重嘉獎:官方與企業的價值共鳴
5 月 14 日,金華市金東區公安機關為鄭志軍舉行了莊重的表彰儀式,授予其 “見義勇為” 榮譽證書并頒發獎金。
與此同時,他所在的金華捷科工具有限公司在現場展示了一塊寫有 “獎勵 10 萬元” 的紅色標牌,將事件推向高潮。
金華市見義勇為基金會數據顯示,2024 年全市共表彰見義勇為行為 23 起,而鄭志軍是今年首位獲此殊榮的市民。
政府的嘉獎不僅是對個體行為的肯定,更是對社會正能量的制度性倡導。
正如《浙江省見義勇為人員獎勵和保障條例》修訂草案新增網絡申報通道等便民條款,這種制度創新正在降低見義勇為的 “道德成本”,讓善舉更易被踐行。
捷科工具的獎勵舉措展現了現代企業的價值取向。
這家連續三年獲評 “最佳雇主” 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不僅授予鄭志軍 10 萬元獎金,更宣布設立首期 50 萬元的 “員工善行基金”,專項獎勵踐行社會責任的員工。
總經理周明表示:“員工的善舉是企業最好的品牌廣告。”
這種將員工榮譽與企業形象深度綁定的做法,在阿里巴巴 “天天正能量” 平臺數據中得到印證 ——2024 年 Q1 企業贊助的見義勇為獎勵同比上漲 37%。
三、社會漣漪:從個體壯舉到價值重構
鄭志軍的事跡像一顆投入湖心的石子,激起層層漣漪。
鄭志軍的英勇事跡傳開后,網友們紛紛被他的行為所感動,大量網友自發組團前往鄭志軍家中致敬,那場面熱鬧非凡,就像 “追星” 現場一樣 。
86 歲 “中國好人” 曹榮安送來泛黃的孟祥斌烈士海報與雷鋒獎章,86 歲與 52 歲的雙手相握,定格成跨越代際的精神傳承畫面。
曹榮安老人一生致力于傳承雷鋒精神,他激動地說:“從孟祥斌到你,我們應該發揚和傳承他們的勇氣和精神,一直做好人,做好事”。
鄭志軍表示,這份榮譽不僅僅屬于他個人,更是對所有心懷正義之人的激勵。
被救者孫珉悅一家更以獨特方式回饋善意:丈夫向紅十字會捐贈 20 萬元設立 “見義勇為基金”,孫珉悅則在社交媒體發起 #尋找身邊的鄭志軍# 話題,播放量突破 2.8 億次。
孫珉悅的感恩方式引發熱議。她帶著女兒登門致謝時,不僅送上錦旗和鮮花,更將鄭志軍視為親人:“鄭大哥救的不只是我,更是我女兒的未來。”
這種 “認親式感恩” 既延續了傳統人情社會的溫度,又通過捐贈基金等制度化設計規避了道德綁架風險。
社會學家指出,這標志著感恩文化從 “個體私德” 向 “公共福祉” 的轉型。
面對鏡頭,鄭志軍始終強調:“這是正常人該做的事。”
這種樸實回應恰恰印證了中國政法大學的調研結果 ——70% 的施救者認為見義勇為是 “本能”。
當鄭志軍繼續騎著電動車上下班,當他把錦旗疊成桌布墊在電飯煲下,這種 “祛魅化” 的英雄形象,反而讓善舉更具感染力。
四、制度之光:讓善行者無憂
在鮮花與掌聲背后,更值得關注的是制度保障的完善。廣東省早在 2013 年就出臺條例,對見義勇為傷亡人員最高給予 100 萬元獎勵。
此次鄭志軍事件中,捷科工具的獎勵與政府表彰形成 “政企聯動”,構建起立體化的保障網絡。
《民法典》雖未強制規定受助者的答謝形式,但明確鼓勵見義勇為行為。
浙江近期修訂的見義勇為條例新增 “受益人補償” 條款,規定因見義勇為負傷人員的治療費用,可先由加害人、責任人、受益人承擔,不足部分由政府兜底。
這種制度設計讓救人者無需再為醫療費發愁,真正實現 “不讓英雄流血又流淚”。
捷科工具的 “善行基金” 模式具有示范意義。
該基金不僅用于獎勵員工,還將資助社區急救培訓、捐贈智能救生設備等。這種 “預防性公益” 理念,將企業社會責任從被動響應升級為主動預防。
正如順豐集團設立 “關鍵英雄” 獎項、周大生珠寶重獎救人員工,越來越多企業正在將道德激勵納入戰略管理。
結語:當善意成為社會基因
從深潭中的縱身一躍,到官方與企業的雙重嘉獎,再到全社會的善意共振,這個事件折射出中國社會在道德傳承與制度創新上的深度探索。
當見義勇為從個體壯舉升華為集體意識,當制度保障讓善行者無憂,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個社會將涌現更多 “鄭志軍”,讓每個生命在危難時刻都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資料參考:2025-04-11環球時報——女子不慎從20米高瀑布墜落!浙江52歲大叔躍入5米深潭救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