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實杰,山東省鄒平縣人,出生于農民家庭,1937年高小畢業后,考入省立鄒平鄉村建設第一師范。1938年日本鬼子把戰火燒到他的家鄉,年僅16歲的張實杰,不甘做亡國奴,放下課本,參加了八路軍,開始了他戎馬生涯的傳奇人生。
參軍后,張實杰被組織推薦到山東抗日軍政干部學校培訓學習。短期培訓后,組織安排張實杰做兵運工作。張實杰雖然年齡小,兵運工作卻十分了得,不久,便帶領國民黨一個工兵營參加了八路軍,被編為山東縱隊第3支隊獨立營,張實杰任2連指導員。
抗日戰爭勝利的時候,參軍7年,年僅23歲的張實杰,已經是主力部隊的營教導員。這一年張實杰響應中央號召,率部奔赴東北。
張實杰到東北后,組織很快發現他的軍事潛能,從營教導員提拔為副團長。張實杰由政工干部逆襲為軍事干部,開始了他精彩絕倫的軍事指揮生涯。
擔任副團長不久,1947年,組織又提拔他為6縱隊17師49團團長。這一年,張實杰年僅25歲。
擔任團長的張實杰,隨著東北野戰軍,戰四平,攻錦州,克天津,飛渡長江、橫掃粵桂、縱橫大半個中國,一直把紅旗插到天涯海角。張實杰率領的6縱隊17師49團(后來改編為43軍382團)在錦州、天津、渡江、解放海南島等戰役都有上乘表現。
1949年,解放廣州,張實杰率領382團,作為先頭部隊,首先入城。當年,年僅27歲的張實杰騎著一匹沒有一絲雜毛,雪白的白馬,意氣風發地在羊城內奔馳,這段回憶至今停留在不少廣州老人的記憶中。張實杰被譽為“白馬將軍?!蔽椰F在寫這段文字,都畫面感滿滿,仿佛眼前浮現出白馬將軍張實杰,策馬揚鞭,春風得意,縱馬馳騁的場面。
全國解放后,張實杰,1952年任128師師長。1955年,任海南軍區兼第43軍參謀長。1960年,任海南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1961年,任廣州軍區空軍參謀長。1964年由大校晉升為少將。
張實杰1955年解放軍授銜時,是上校還是大校?現在軍迷中爭論很大。大部分軍迷,包括網上資料,都認同張實杰首次授銜是大校。我卻認同張實杰1955年首次授銜是上校,現在我把我對這個問題的探究分享給大家。
從網上公開資料,1952軍銜定級時,張實杰任128師師長,是正師級。1955年授銜時,張實杰任海南軍區兼第43軍參謀長,是副軍級。按照1955年授銜標準,張實杰應該授大校軍銜。
我認定張實杰1955年授銜是上校,有依據嗎?有,并且理由足夠充分。
理由1.張實杰1938年參加八路軍,抗日戰爭結束時,他是營教導員,戰功一般。
理由2.張實杰解放戰爭提拔迅速,5年時間,連升四級,由正營級提拔為正師級。基于這個原因,1952年,43軍給已擔任師長的張實杰評的是“副師級”。
理由3.解放軍1961年,首次大校晉級少將。此時,張實杰任廣州軍區空軍參謀長,是妥妥的副兵團級。如果張實杰1955年大校,1961年就應該晉升少將,不會拖到1964年再晉升少將。
理由四。有個資料統計了1955年授銜后,大校晉升少將的情況。統計資料對張實杰授銜晉銜情況,敘述得明明白白,1960年上校晉升大校,1964年大校晉升少將。
基于以上四條理由,我判定張實杰1955年授銜是上校。
無論張實杰1955年是上校還是大校,我們都不能否認張實杰對國家、軍隊的貢獻。張實杰德才兼備,戰功卓著,1964年晉升少將理所當然,受之無愧。
張實杰生于1922年,2016年3月2日,在廣州辭世,享年94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