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同的美好與執行的復雜。
文丨司雯雯 趙宇
編輯丨龔方毅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日益復雜的市場環境,吉利汽車只有改變過去品牌 ‘小而散、散而亂’ 的現象,進行深度整合,把公司的資源凝聚成一個拳頭,我們才有可能取得勝利。”5 月 15 日下午,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行政總裁桂生悅在公司今年一季度業績會上說。
今年一季度,吉利的銷量、營收和利潤均有所增長。其中,新車銷量 70.4 萬輛,同比增長 48%;營收 725 億元,同比增加 25%;歸母凈利潤 56.7 億元,同比增幅達 264%。
在業績向好的背景下,吉利希望借勢進一步完成子品牌的業務整合。最近一個動作發生在上周:5 月 7 日,吉利汽車在港股公告稱,計劃收購已在美股上市的子公司極氪的全部剩余股份。如果這項收購完成,極氪將成為吉利的全資附屬公司,實現私有化并從紐交所退市。
在今天吉利汽車、極氪科技兩場業績會上,吉利管理層解答了一些之前市場不確定的問題。但與此同時,仍然有一些內部員工和市場都關心的問題,尚未得到明確答案。
除了桂生悅,參會的高管還包括吉利控股集團 CEO 李東輝、極氪科技集團 CEO 安聰慧、吉利汽車集團 CEO 淦家閱、吉利汽車集團 CFO 戴永。吉利汽車創始人、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沒有參加。
“一個吉利” 加速成形
- 極氪一定會回歸吉利
一周前,吉利汽車控股(吉利汽車上市主體)向極氪發出非約束性報價函,初步表達將極氪私有化的意向。盡管吉利控股董事長李書福當時已經說,此舉是進一步落實《臺州宣言》,提升資源利用效率、深化品牌協同的重要步驟,但部分市場人士認為,吉利汽車最終是否會私有化極氪,仍存在一定變數。
據我們了解,在吉利汽車的私有化邀約發出后,極氪內部員工對于自身工作范圍會否調整,以及能否保住工作存有疑問和擔心。為此,極氪發布公司內部信,告知員工的日常工作不會受到影響。
從桂生悅今天下午的表態來看,極氪一定會回歸吉利。他還把吉利汽車私有化極氪的流程分為幾個主要階段。
首先,在吉利汽車發出非約束性報價函后,極氪董事會已成立特別委員會,代表極氪與吉利汽車談判合并條件,包括私有化價格等關鍵條款。雙方達成共識后,將簽訂正式合并協議。
此后,極氪將召開股東大會,且吉利汽車作為大股東具有投票權。在這之后,吉利汽車也會向其股東發出通函,詳細匯報合并具體條款和未來發展前景,并召開股東大會。根據中國香港法律,為保護少數股東權益,吉利控股作為吉利汽車的大股東,將不能參與投票。如果吉利汽車的股東大會也順利通過,那么雙方將開始交割,最終完成極氪私有化。
桂生悅說,吉利汽車私有化極氪,主要是出于兩點考慮:第一,由于吉利汽車和極氪是兩家獨立的上市公司,之前的內部整合流程復雜,需要各自董事會甚至股東大會批準,導致效率低下、進展緩慢,溝通成本高。第二,兩家公司有不同的激勵機制,利益不完全一致,團隊在實際業務運營過程中可能為各自公司爭取利益傾斜,導致整體整合效果大打折扣。
他總結稱,隨著發展,這些問題一定會越來越突出,但現在的中國汽車市場環境已經不會給吉利汽車容錯空間。“所以我們必須要快速地解決問題,要快速地通過整合來提高企業競爭力。”
- 淦家閱權責擴大,安聰慧接任吉利控股集團 CEO
極氪過去是吉利控股 10 余個汽車品牌中最獨特的一個:定位最高端,和吉利汽車集團同為集團一級組織,成立 3 年后即赴美上市,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親任董事長、集團總裁安聰慧任 CEO。
回歸 “一個吉利” 后,極氪科技從上市公司變為吉利汽車集團下設的事業群之一,與吉利銀河事業群并列。
合并后,44 歲的淦家閱將出任港股上市公司經營主體吉利汽車集團 CEO ,權責范圍從管理吉利銀河和中國星品牌擴大至吉利自有所有汽車品牌。桂生悅繼續擔任港股上市公司主體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 CEO 。
55 歲的安聰慧將接替李東輝擔任吉利控股集團 CEO。吉利控股集團包括吉利汽車集團、路特斯集團、沃爾沃汽車集團及電池產業集團等,他將全面負責吉利控股集團的運營管理,將接受淦家閱的匯報。
李東輝將出任吉利控股集團副董事長(現在是控股集團董事、CEO),負責董事局日常工作管理和集團投融資管理。
此外,比淦家閱小 2 歲的戴慶作為年輕高級管理人才,已被任命為吉利控股集團輪值總裁,向安聰慧直接匯報。
晚上 8 時,安聰慧參與吉利汽車一個半小時的業績會后,又參加了極氪科技集團可能最后一場單獨舉辦的業績會。他說,因為不是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的董事,在合規要求下,他也是在看到上市公司公告后才得知合并消息。或許因為長時間連續發言,他的聲音有些疲憊。
- 收回極氪后,吉利研發、管理、營銷降本目標超過 15%
吉利汽車的管理層相信吉利和極氪的合并一定能節約成本,且一定比極氪和領克的整合節約更多。
即將成為吉利汽車集團 CEO 的淦家閱在業績會上公布了新目標:合并極氪后,增長效益要提高 5% 以上,研發、管理和營銷效益的提高目標是 15%-20%。
自去年 9 月《臺州宣言》發布、號召戰略協同后,吉利控股旗下公司已開始控制成本。今年一季度,吉利汽車集團比去年同期多賣了 22.8 萬輛車,收入增長 25%、至 724.9 億元,銷售、行政費用卻降了。極氪科技集團也比去年一季度的營收漲了 1.1%,同時銷售費用節省了 9.2%。不過,兩家公司的研發開支都增長了近 25%。
要實現合并后的降本目標,今年二季度,吉利汽車至少要在研發費用上比去年同期節省 9 億元。
承諾合并后的新目標時,淦家閱和桂生悅都提到了極氪和領克的整合。桂生悅說,很多事情目前還不能講得太清楚,但 “可以參考安聰慧此前的表態”“會在極氪、領克整合的基礎上進一步放大”。三個月前,安聰慧在一場群訪中公布極氪、領克整合會節約 3% 以上的生產制造成本、10%-20% 的研發投入和管理費用。
吉利汽車暫時沒有解釋吉利、極氪合并后的具體降本路徑。
- 不再會有其他上市公司私有化退市回歸
在吉利汽車擬私有化極氪的邀約發出后,一些極氪員工感到突然——極氪在紐交所上市剛剛一年,他們看到公司公告時才得知消息。與此同時,市場也猜測 “一個吉利” 戰略是否會進一步擴展至路特斯、沃爾沃和極星等其他吉利系上市公司。
對此,桂生悅回應稱,吉利汽車控股(代碼 0175)將成為吉利全部自有品牌的旗艦上市公司,合并極氪后將簡化財務報表。“過去幾年,市場每次看吉利的報表都會覺得比較復雜,因為有好幾張報表,看也看不清楚。吉利汽車合并極氪完成以后,將只剩一張報表。”
他還明確說,極星、Smart、路特斯等品牌不屬于吉利全資擁有的品牌,吉利控股目前并無收購這些品牌的計劃。
李東輝則補充說,極氪與吉利汽車的整合,將促進吉利控股旗下其他品牌加強集團內部及與新吉利汽車的協同。過去,吉利控股在推動協同上做了很多工作,無論從聯合研發、采購,以及協同內部的代工制造等方面,案例都非常之多。“但是坦率地說,有時候我們的一些具有西方發展歷史的品牌對吉利汽車仍存疑慮,協同效果不佳。現在吉利汽車和極氪的整合,將提升吉利控股內部各品牌進一步協同的積極性。”
未知的和不確定的
按照慣例,吉利汽車只會為季度業績辦線上發布會,但今天它專門邀請近 200 位分析師、媒體到吉利科技大廈線下參會。提問環節中,少有人關注業績,大多數問題都關于同一個話題:吉利控股集團旗下各品牌將整合到何種程度、如何繼續整合。
吉利與極氪的合并已成定局,但極氪以高端智能純電起家、接近獨立運作,如今回歸吉利體系,其戰略重要性是否會因此發生轉變,仍是核心問題之一。有分析認為,極氪此次退市是一種 “止損式” 調整,指其獨立上市并未達到最初預期效果。未來它可能從一個尋求資本市場獨立認可的高端品牌,轉為服務母公司價值增長的重要組成部分。
淦家閱說,整合后,極氪定位全球豪華科技品牌,領克定位全球新能源高端品牌,吉利銀河和中國星定位全球主流品牌,四個品牌會加強差異化。
品牌整合的初衷是提升協同效率、減少重復投入,但在吉利這樣一個龐大體系中,極氪能否在研發、供應鏈、市場推廣等方面獲得足夠資源傾斜,仍不明朗 —— 尤其是在吉利銀河業務快速推進的背景下。
今年 1 月,吉利控股管理層說,將在整車機械架構、電子電氣架構、輔助駕駛、智能座艙、電驅系統、動力電池及超級電混等 7 個領域推進協同。這種模式類似于建立技術中臺、適配不同品牌。其中,輔助駕駛、智能座艙、動力電池已經基本完成整合。
但過去數年,各個品牌作為獨立公司分別配備了研發、采購、營銷、行政團隊,研發進程快慢不同,團隊大小各異,整合必然要削去重復職能和團隊。其中,部分業務涉及吉利未直接參股的公司,股權結構更加復雜、整合難度更大。一位吉利系人士曾說,整合的關鍵是達成共識、堅決推進——在淘汰中,他認為先讓吉利 “活下來” 是最重要的任務。
即便戰略整合、凝聚力量已成為大多數人的共識,吉利仍要面對重重問題:吉利控股和吉利汽車將如何在眾多品牌和業務板塊之間權衡與協調?新推出的戰略業務與成熟的盈利業務間、投入期的高增長業務與傳統業務間,資源如何有效傾斜才能最大化集團整體利益?
懷有疑問的還有吉利控股集團的約 14 萬名員工。桂生悅在業績會上說,吉利和極氪必然合并的原因之一是兩家公司員工激勵機制不同,當利益不一致時,即便整合表面完成,但在實際運營中一定會出現各自爭取利益的情況,整合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因此必須合并。不過,在這場大型汽車集團的劇烈整合中,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并不清楚自己將如何被大浪影響。
題圖來源:吉利汽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