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CUBAL)全國32強賽在上海交通大學落幕,標志著2025年高校籃球全國性的交流競賽基本告一段落。27年來,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成長為一個無人可以忽視的重大力量,但困擾著大學生籃球聯賽的諸多深層次問題,始終未能得到解決。
烈火烹油,好一番熱鬧景象
人氣,不可謂不高。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已經建立起從省級基層賽,到分區賽,再到全國賽的各級競賽體系。每逢重大賽事期間,高校學子觀賽之積極,足以令國內大部分職業賽事汗顏。
尤其是在最接地氣的省級基層賽上,由于參賽各隊常年相遇,球迷又多生活在臨近地區,基層賽的觀賽熱情極度高漲。本屆湖北基層賽決賽上,湖北工業大學的客場球迷就和華中科技大學球迷一道,把決賽現場擠了個水泄不通,擠不進去站在場外看完全場的大有人在。
影響力,自然也不可謂不大。由于以高校作為參賽單位,CUBAL植根于在讀學子和畢業校友中,同時借用到高校的品牌優勢,在社會上造成了廣泛影響。對許多地方政府、賽事運營方和商家而言,邀請一支名牌大學校隊,遠比邀請職業隊更有吸引力。本屆全國賽上,某國內知名品牌已經開始嘗試深挖高校球隊IP,為球隊和球迷打造定制球迷產品。
大學生聯賽的參與者們,也同樣受益匪淺。許多有志于校園籃球的高校為優秀球員和教練員開出優越條件,訓練補貼、保研機會、高級職稱……包括前國手王磊、張勁松在內的許多頂級職業球員投身高校籃球,高校籃球水平也因此得到了巨大提高。
豐墻峭址,內功還需好好練
很熱鬧,但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的未來在哪里?現在依然誰也說不清。
競技上的價值不夠突出。在設計之初,CUBAL一度被寄予厚望,希望他們能夠像美國NCAA一樣成為中國籃球的培養基地,甚至取代目前頹勢盡顯的職業青訓、專業體校等培養渠道。
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CUBAL在爭奪優秀年輕球員方面已經顯示了巨大的競爭力,相當一部分優秀的國青球員選擇先進入高校。但在培養成果方面,CUBAL乏善可陳,能夠通過高校籃球體系進入職業隊的球員寥寥無幾,能夠經過高校的磨煉成為佼佼者乃至殺進國字號的更是屈指可數。多名職業籃球教練坦言:“目前國內高校的訓練和比賽強度,還遠遠不足以承擔這樣重要的任務。”
競技上令人失望,普及上呢?很遺憾,也沒有達到預期。按照設想,高校籃球因為在訓練比賽和日常生活中長期與受眾親密接觸,應當可以作為籃球社會化的重要支點。尤其是一年一度的互訪,應當可以以學校榮譽感為出發點,激發相當多的觀賽人群,并由此和校園文化、經濟成績、競技效益產生多方的良性互動,最終實現整體跨越式發展。
但經過多年實踐,理想的美好終究抵不過現實的骨感。CUBAL的確在學生群體中有著相當的關注度和觀賽熱情,但也就僅此而已了。目前國內高校出于安保等多方面的考慮,普遍對深挖賽事潛力興趣不大。有的學校限制校外觀賽人數,又把籃球比賽變成“關起門來自嗨”;有的學校賽前賽后對比賽宣傳支持不足,拒絕商家介入開發比賽的商業潛力;有的學校顧慮重重,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搞……
因此,盡管已經有了近三十年的積累和全國無數球迷的支持,CUBAL總給人一種“熱情無處揮灑”的感覺。每年的賽事熱熱鬧鬧,閃光燈無處不在,球迷打著“飛的”助威,但實際上的經濟回報寥寥。曾經大力支持CUBAL的阿里體育背靠阿里巴巴這樣的龐然大物,最終也只能黯然退出。而看似火紅的CUBAL官網,依然只是掛在華中科技大學官網之下,歷史戰績和數據更是無從查起。
看起來,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要往哪里去這個問題,連CUBAL自己都還沒有想得很明白。
文/湖北日報記者 郭曉明??
圖/新華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