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由中宣部電影劇本規劃策劃中心組織的電影《藏巴拉》劇本論證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國少數民族文化藝術促進會會長武翠英,中國兒童少年電影學會會長、北京電影學院教授侯克明,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教授索亞斌,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田卉群等受邀參與研討。與會專家從主題立意、敘事結構、人物塑造、文化表達、人性關懷等角度對劇本展開深入剖析,并提出具有建設性的修改意見。
《藏巴拉》是一部以藏族兒童為主角的公路電影,由四川省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李牧雨編劇,國家一級導演張忠執導。講述12歲男孩布瓊與同父異母的妹妹旺姆,在家庭變故后踏上尋找“圣地”藏巴拉的旅程。外婆臨終前囑托他們尋找一件珍貴物品以換取她的歸來,而最終兄妹二人發現,真正的“珍寶”正是被家庭排斥的妹妹旺姆本人。影片通過孩童視角,將家庭背叛、隔閡與仇恨的化解融入高原壯美風光與民俗文化中,以層層遞進的情感張力完成對親情救贖的深刻詮釋。
為真實呈現藏族生活圖景,主創團隊多次深入西藏、四川等地采風,走訪藏地家庭,記錄民俗細節,使劇本兼具人文厚度與藝術感染力。論證中,專家特別肯定了劇本對少數民族文化符號的巧妙運用,同時就一些劇本創作和導演拍攝等方面的問題展開了討論,并提出寶貴建議。
導演張忠表示,電影有關兒童如何看待生死主題,融合兒童成長、家庭倫理與民族多元文化,主創團隊將認真聽取專家意見修改完善劇本,為觀眾帶來溫暖而富有哲思的作品。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肖揚
編輯/張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