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售價2元的純凈水,掀起全網熱議。
消費者偶然發現,手中的娃哈哈純凈水,生產商一欄赫然寫著今麥郎。
“為什么不直接買今麥郎?”“宗馥莉時代的娃哈哈,是不是變了味?”質疑聲如潮水般涌來,讓這個曾經穩坐行業龍頭的品牌,陷入輿論漩渦。
娃哈哈也開始坐不住了。
娃哈哈代工?回應來了!
2025年5月初,多位消費者在社交平臺發布視頻,稱購買的娃哈哈純凈水瓶身赫然標注“生產商:今麥郎飲品股份有限公司”,與印象中娃哈哈自有工廠生產的包裝存在差異。
▲圖源:微博
有消費者在小紅書上分享道:“一直喝娃哈哈純凈水,這次買的水拿到手感覺包裝風格有點不一樣,仔細一看生產商居然是今麥郎,瞬間感覺很詫異。”
這一細節迅速引發關注,#話題于5月15日登上微博熱搜,單日閱讀量破億。
消費者的困惑集中在“為何知名品牌會選擇競品代工”“產品質量是否有保障”等核心問題,形成第一輪輿論沖擊波。
面對質疑,娃哈哈客服首先證實了委托代工關系,強調“所有代工產品均符合質量標準,采用反滲透膜過濾技術”,但未正面回應消費者對價格與品牌溢價的疑問。
隨著輿論升溫,娃哈哈官方微博緊急發布聲明,承認與今麥郎存在代工合作,但自2025年4月起已終止,原因是“自查發現個別批次產品未通過出廠抽樣檢測”。
▲圖源:娃哈哈
聲明中特別強調“現有在售產品均符合國家及企業標準”,并承諾回歸自有生產模式,試圖通過“質量管控升級”重建信任。
然而,聲明中未提及與今麥郎合作的具體期限、代工產品的市場流通比例等細節,留下信息真空,反而讓部分消費者覺得“回應不夠徹底”。
除了代工質量問題,現在更深層的輿論情緒,是對宗馥莉接手后娃哈哈品牌定位的擔憂。
自2024年宗慶后去世、宗馥莉全面執掌公司以來,娃哈哈頻繁出現工廠停產、員工維權、經銷商體系調整等內部動蕩。
此次代工事件被部分消費者視為“過度追求效率、忽視品牌初心”的標志,甚至出現“宗馥莉時代的娃哈哈還是不是國民品牌”的靈魂拷問。
許多消費者表示,過去信賴娃哈哈是因為其多年來堅持自有生產,品質有保障,如今代工事件讓他們對品牌的信任產生了動搖。
代工生產真的能“一視同仁”嗎?
娃哈哈遭質疑!
電商平臺數據顯示,今麥郎550ml*24瓶純凈水促銷價約21.9元,而在不同的電商平臺娃哈哈同規格產品售價均高于今麥郎。
消費者的性價比質疑直擊代工模式核心:既然代工產品由同一生產線生產,為何要為品牌支付溢價?
在各大電商平臺的商品評論區,不少消費者表達了類似觀點:“如果品質一樣,肯定選便宜的今麥郎,沒必要為娃哈哈的牌子多花錢。”
▲圖源:微博
部分理性消費者指出,若品質無差異,選擇低價的代工廠自有品牌更劃算,這對依賴品牌溢價的娃哈哈構成挑戰。
此外,針對“標準是否下降”的關鍵問題,娃哈哈客服與今麥郎均明確表示,代工產品嚴格按照娃哈哈的質量標準生產,包括水源篩選、過濾工藝、微生物檢測等環節均由品牌方全程把控。
行業專家指出,正規代工模式中,品牌方會派駐質檢團隊入駐代工廠,確保生產流程符合企業標準,因此理論上同一配方產品的品質差異應控制在極小范圍。
然而,消費者對“不同品牌生產線是否存在隱性差異”的擔憂仍未完全消除,有消費者擔憂:“雖然官方說標準一樣,但還是怕今麥郎為了控制成本,在一些看不見的地方降低標準。”
面對質疑,娃哈哈在聲明中采取“切割+承諾”策略:一方面強調終止代工、回歸自有生產,暗示對代工模式的階段性否定;
另一方面通過“更嚴苛質量管控體系”的表述,試圖將輿論焦點從“是否代工”轉移到“未來如何保障品質”。
娃哈哈官方旗艦店客服曾談過娃哈哈純凈水標準,稱“娃哈哈純凈水各項指標符合GB19298-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包裝飲用水》和GB17323-1998《瓶裝飲用純凈水》等相關國標的具體要求”。
還表示“經權威檢測機構檢測,娃哈哈純凈水樣本檢測結果顯示相關數據達到了實驗室用水級別,電導率是≤10μS/cm,離子含量很低,適用于對離子要求很高的實驗”,以此來證明產品質量。
但消費者對這些回應的接受程度不一,部分消費者仍持觀望態度,期待娃哈哈用實際行動重建信任。
代工模式真香?
大品牌也牽手代工廠
事實上,食品飲料行業代工率已超60%,百事可樂、康師傅等品牌均有代工案例,尤其在產能緊張的旺季,借助代工廠補充產能是常見操作。
但娃哈哈此次爭議的特殊性在于——選擇了同處飲用水賽道的競品今麥郎作為代工廠。傳統代工多傾向于非競品合作以避免品牌混淆,而娃哈哈與今麥郎在終端市場直接競爭,這種“讓對手生產自己產品”的操作實屬罕見,側面反映出其產能缺口的緊迫性。
在飲料行業,當企業遇到突發的市場需求增長,而自有產能無法及時滿足時,代工是一種快速有效的解決方式。
例如在一些電商大促活動期間,不少品牌的銷量會呈數倍增長,此時代工就能確保產品的市場供應。
所以,娃哈哈真的是因市場需求激增,而不得不求救代工?
2024年宗慶后逝世引發的“情懷消費”,讓娃哈哈純凈水銷量在2024年一季度同比激增,原有產能難以負荷。
▲圖源:微博
與此同時,宗馥莉主導的內部改革導致10余家分廠關停,涉及陜西、衢州、徐州、深圳等地的生產線。
有娃哈哈員工透露,關停的生產線大量涉及與杜建英有關的分廠。新投產的宏勝飲料集團生產線尚在爬坡期,短期內無法填補缺口,最終促成與今麥郎的臨時合作。
行業人士指出,這種“銷量暴漲+產能調整”的雙重壓力,是代工決策的直接動因,但也暴露了娃哈哈在產能規劃與內部治理上的銜接問題。
還有,在輿論場中,“宗馥莉更關注資本運作而非產品初心”的聲音此起彼伏。
一些經銷商反映,宗馥莉接手后,對經銷商的要求更加嚴格,政策變動頻繁,讓他們在經營上感到壓力巨大。
而員工方面,勞動合同改簽等問題也引發了不少擔憂和不滿。這些內部問題與代工事件相互交織,讓娃哈哈面臨前所未有的品牌信任危機。
總 結
代工模式本身并無對錯,蘋果與富士康的合作早已證明“專業分工”的價值,但前提是品牌能在產能效率與消費者情感之間找到平衡。
這場爭議的終極啟示,或許在于——真正的品牌力,不僅是標準的制定者,更是信任的守護者。
娃哈哈需要用后續的行動,包括優化內部管理、提升產品質量透明度、加強與消費者的溝通等,來重新贏回消費者的信任,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續寫品牌的輝煌。
參考消息
中國商報:《或與股權之爭有關?娃哈哈純凈水被曝由今麥郎代工,緊急聲明撇清關系》
全文完。
各位朋友,因不可抗力,部分文章被強制性刪除。為了不失聯,請關注下面的備用號,有些精彩內容會發在這個號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