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娛樂原創
文|沈婉婷 編輯|樸芳
咪咕短劇最近的存在感有點高。
5月9日在愛奇藝上線的微短劇《玫瑰的戰爭》開播第二天已登頂站內短劇熱度TOP1,并拿下貓眼短劇熱度日冠;而同樣改編自咪咕閱讀簽約劇本且由咪咕數媒聯合出品的短劇《宮墻厭》,3月底于騰訊視頻上線后便迅速在云合、貓眼、Vlinkage等第三方數據平臺霸榜,累計分賬已有500萬。
對于咪咕短劇這一廠牌來說,從去年正式亮相至今的一年時間里,我們能夠發現其背靠“國字號”平臺在行業中扮演的差異化角色;同時也應看到,在短劇這個正進入紅海階段的賽道,咪咕短劇想要做大做強,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兩種女性敘事樣本
在題材內容上,盡管《玫瑰的戰爭》和《宮墻厭》的故事背景完全不同,但二者皆聚焦女性成長,前者以兩代女性跨越20年的隱忍復仇為主線,后者構建從殺手到草根女帝的古裝女性敘事范式。
具體來看,《玫瑰的戰爭》主要講述的是一對母女與一群志同道合的女性組成“復仇者聯盟”,聯手設局在權力游戲中殺出一條生路。
劇中的李一鳴二十年前本是學校里的政法學霸、卻遭到導師性侵被迫退學,此后改名換姓隱忍多年;女兒李安樂的遭遇同樣令人心疼,職場中被“資本太子”借職位之便對其行剝削霸凌之實。
難得的是她們并沒有就此一蹶不振,反而用堅韌與智慧臥薪嘗膽、奮力反抗。無論是蟄伏二十年后化身“復仇女王”的李一鳴以法律為刃逼加害者自曝罪行,還是李安樂決絕地以直播跳橋的方式控訴黑幕,都展現出新時代女性在面對不公時的勇敢和團結,也揭露了職場性騷擾、學術霸權、家庭暴力等社會痛點。
而“DNA 陷阱”“證據篡改”“密室對峙”等高能情節則將反轉張力拉滿、爽點十足,李安樂直播審判時的一句“我的命換你的臟”更是引發熱議。
值得一提的是,《玫瑰的戰爭》中的劇情內容有70%改編自真實案件,并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為主要取景地,是“微短劇+文旅”的又一次探索實踐,將戲劇沖突與城市地標場景巧妙交織。
架空古代背景的《宮墻厭》則以“女帝文影視化”的反套路女本位敘事吸睛,通過刻畫女主地十七從冷血殺手向草根女帝的蛻變,展現女性在男權社會中的覺醒與反抗。
該劇在角色塑造方面較為鮮明,地十七從殺手的冷酷到初入深宮的謹慎再到后來成為女帝的霸氣,整個成長歷程層層遞進扣人心弦。男主歐陽紹看似溫潤如玉實則對十七一往情深,甘愿為愛“托舉”,助她掙脫牢籠。
還有貫徹全劇的“Girls help girls”的跨界層女性同盟,宮女冒死傳信、師父為護十七自盡、同門殺手姐妹團合力反抗……這些情節都彰顯出女性之間相互扶持、共同對抗不公命運的強大力量,打破了傳統宮斗劇中“塑料姐妹花”的俗套設定。
此外,該劇在視聽呈現上亦可圈可點,精美的服化道和考究的場景布置都頗具質感,尤其是不少轉場鏡頭受到好評,如開篇女主從乞兒成長為女帝的“百萬轉場”在抖音頗有熱度,點贊量近180萬。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以上兩部短劇存在的短板也顯而易見,如部分情節的邏輯性略顯欠缺、話題深度挖掘不足等。與行業昔日爆款短劇的傳播聲量比起來,它們的市場效果仍存在一定差距。
咪咕短劇的廠牌進化之戰
自2024年4月正式推出后,“咪咕短劇”作為獨立廠牌運營至今已有一年,并先后啟動了針對短劇生態發展的“繁星·沐光”1.0、2.0、3.0計劃。
就在上個月,咪咕在其主辦的第二屆網絡文學與微短劇產業發展論壇上官宣升級“繁星·沐光”計劃至以“共聚、共享和共創”為核心的3.0版本,通過精品招募、IP開放、聯投共制等舉措吸納更多優秀創作者和高質量項目加入到咪咕短劇的內容生態之中。
事實上,經過過去一年多的發展,咪咕短劇已取得了一些成績。公開數據顯示,在“繁星·沐光”計劃的1.0和2.0階段,咪咕短劇已與100多家內容機構達成合作,匯集了超10000部的精品短劇,目前已生產原創劇本達200+,上線的自制短劇數量也超過100部。
例如關懷鄉村老人親情題材短劇《小狗來福》,融合銀發、寵物、城鄉留守、拐賣犯罪等熱點元素,突破常見的扁平化敘事邏輯,上線第二天即躋身抖音熱播榜TOP5,全網播放量已突破4億。
又如文旅題材的《我有一座百寶屋》和《我在巴黎當俠客》,分別以浙江湖州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和巴黎奧運會為創作背景,發揮“微短劇+”的獨特魅力,二者皆榮獲多項國家級榮譽。
而“國家級大獎專業戶”的背后,很大程度上離不開咪咕短劇自帶的“國家隊”基因,依托中國移動這一國企的特殊身份讓咪咕在短劇賽道扮演著不一樣的角色。
一方面,“通信巨頭”中國移動覆蓋全網的超10億用戶和巨大的渠道分發能力轉化成了咪咕短劇的流量護城河;另一方面,咪咕也肩負著國企的使命與社會責任,在短劇出海領域積極與海外平臺深度合作,以翻譯出海、聯合自制、打造海外客戶端等方式推動咪咕短劇廠牌走向全球。
與此同時,濃厚的網文基因也賦予了咪咕短劇龐大的IP資源優勢,也成為其在行業中立足發展的重要根基。在去年啟動的“繁星·沐光”計劃中,咪咕閱讀就開放了覆蓋現實、古裝、玄幻、懸疑、都市、冒險等多元題材的2萬冊全版權網文的短劇改編權,且目前已孵化全版權小說數量超2萬部、擁有20多萬注冊作者和60多萬網文小說。
然而,咪咕短劇雖然在內容和發行上具備天然土壤,可與其他發展更成熟的頭部平臺相比,其在投資的市場規模、內容的大眾傳播度、廠牌的獨立運營等方面仍具有較大提升空間。比如不同于紅果等短劇APP,咪咕短劇發展至今還是咪咕閱讀首頁的一個劇場欄目,觀眾對這一短劇廠牌的認知也處于比較模糊的階段。
所以,于當下的咪咕短劇而言,要想真正擠進短劇這個“牌桌”的前排,其面臨的挑戰不言而喻。不過倒也不用太過焦慮,畢竟進場時間才剛滿一年,還有諸多潛力尚待挖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