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乒賽拉開戰幕,孫穎莎、王曼昱、王楚欽、林詩棟等國乒13大主力出戰。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將全程進行現場直播。大家來猜猜誰來解說?
中國乒乓球電視解說界,早有宋世雄后有蔡猛、楊影,近有黃子忠、高菡等。宋世雄的解說風格不適合于當下電視解說畫面,更多的像是在沒有電視機時代的圖文播報和個人激情。宋老師過于慷慨激昂反而會影響大家觀看比賽的情緒。蔡、楊、黃、高等各有特點,也都被球迷褒貶不一。我個人推崇的解說員,反倒是解說嘉賓鄧亞萍。
偏于專業類的解說,蔡猛、楊影、高菡
解說某類體育項目,你首先必須懂這個項目。而蔡猛、楊影都曾是乒乓球運動員,楊影還曾拿到過世界冠軍。高菡并不是專業運動員,但也算是乒乓球的業余愛好者。對解說和點評比賽,也能說出一點門道。
蔡猛的風格偏于穩重,沒有激情、不喊口號,最大的特點是“能把比賽交給觀眾”,而不是像黃子忠完全把自己當主角,從頭到尾背解說詞,嚴重干擾比賽。楊影有女孩中少有的干練,解說也相當專業,為了更好地了解年輕球員的特點,楊影還經常回國家隊與球員進行交流。
楊影的缺點是“先入為主”比較明顯,實際上作為高手,你能夠看出比賽中球員的問題,應該把問題拋給觀眾和解說嘉賓,讓他們個人思考來解答。而楊影往往喜歡把自己的觀點先拋出來,這樣就造成了有一部分人喜歡,有一部分并不贊同,因此楊影的解說也經常會被分為兩個極端。
愛聽其解說者認為楊影非常專業,解說干練;不喜歡其解說者,直接把楊影定性為“大舌頭”。高菡解說最大的特點是不溫不火,像白開水。白開水能解渴,但不過癮。聽高菡的解說,如果你下班累了、乏了,躺在沙發上聽著她的解說能安然入睡。
純粹“碰瓷”性解說,黃子忠、劉偉。
廣大乒乓球迷的心聲是:“子忠大帝在排球解說遭到萬人唾罵之后,又攪爛了乒乓球解說。”不管解說什么項目,黃子忠就像是給學生背課,不管你愛聽不聽,上來就是球員的一堆技術特點,比如:“關于丁寧的打法呢……,劉詩雯實際就是速度快……,梁靖崑這名球員……”實際上他背出來的這些程式化的解說,球迷們早都了解了。但非常令人厭惡的是,他是每次必背,而且這些解說內容跟現場比賽完全無關。超過99.999%以上的人在黃子忠解說時都選擇靜音。
劉偉與黃子忠的特點類似,喜歡凌駕于觀眾之上,高人一等,把普及度如此之高的乒乓球解說到玄乎其玄、神乎其神。作為北大教授,劉偉的用詞、語法還不及一年級小學生。
她在形容樊振東時經常用“破殼而出”這個詞,把乒乓球運動員喜歡比作“太極高手”,球員擊球也比作“將軍拔劍,八面威風。”由于運動員都是早早就投入訓練,沒有正常的文化課學習,劉偉確實應該從一年級語文正式好好學習一下。另外,把球迷當“傻子”、當外行,劉偉有些自命清高地找不著北。
更適合專業型解說,鄧亞萍。
鄧亞萍雖然僅僅是作為一個解說嘉賓,但她的解說水平卻比以上所謂幾個專業解說要高出一個層次。首先,作為大滿貫鄧亞萍對生膠(伊藤美誠)這些顆粒打法,心領神會,是有切身感受的,但她與觀眾交流是處于平視視線的,而不像劉偉高高在上。鄧亞萍的高明之處在于點破而說破,這個技術環節我給你點到了,但我不去完全說破它。因為各人有各人的觀點,像楊影那樣去主觀的表達,刻意灌輸給觀眾反而會引起反感。這是鄧亞萍非常高明的一點。
第二,作為女子乒壇首個大滿貫,鄧亞萍把姿態放得非常低,比劉偉更接地氣,用老百姓這些最通俗、普通的語言來難把乒乓球這件事說清。不像劉偉那樣神乎其乎,像將軍拔劍、氣功、神功、太極高手這些詞你在鄧亞萍嘴里是聽不到的。鄧亞萍說的是人話,劉偉說的是“神”話,這兩種話你在生活中聽到哪個會更舒服?想必不用我說大家都有感受。
第三,鄧亞萍的解說與比賽緊緊相關。鄧亞萍解說時,她是認真觀察比賽,甚至是用筆做筆記的。等到主持人讓其分析時,她會十分簡短、有條理、有層次地把觀點表達出來。而楊影是沒有邏輯、沒有層次,想到哪說到哪,黃子忠完全是從頭到尾背詞、背球員技術特點,跟比賽沒有任何關系。
再一個,鄧亞萍解說時,都是在球員一局比賽結束之后的局間休息,這樣不會影響到你觀看比賽。通過這短短的局休,你自己觀察的感受再加上鄧亞萍的分析會相得益彰。劉偉、黃子忠、楊影隨時隨地都會打開“話匣子”,完全不顧比賽的節奏和正常進行。
手機觀看比賽方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