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一座被泉水滋養的古城,千年的脈動在汩汩清泉里流淌不息。漫步于環城泉水綠道,仿佛走進了一幅流動的水墨畫卷。這里可以游覽趵突泉泉群、五龍潭泉群、珍珠泉泉群、黑虎泉泉群眾多名泉,沿線名泉達到100多處,列入“七十二名泉”的有40處之多。讓我們一起踏上這條泉水綠道,領略四大泉群的獨特魅力。
趵突泉泉群
綠道之旅的璀璨起點
泉群周邊星羅棋布著漱玉泉、金線泉等37處名泉。漱玉泉水流清冽,因“漱石枕流”的典故更添詩意;金線泉在陽光下,水面折射出若隱若現的金線,靈動玄妙,令人稱奇。
黑虎泉泉群
氣勢磅礴的樂章
黑虎泉泉群靜臥濟南南護城河東段,與巍峨的解放閣毗鄰相望,沿護城河舒展約700米長卷,以雄渾奔涌之勢,成為濟南涌水量第二大的泉群奇觀。其中,黑虎泉以磅礴氣勢獨占鰲頭,泉源藏身天然洞穴,青石壘砌的巖壁間,巧石凌空懸垂,頑石探入碧波,錯落有致的秀石勾勒出猛虎伏踞的輪廓,遠遠望去,恰似一頭蓄勢待發的猛獸仰天長嘯。洞穴深處,泉水暗涌,經三座栩栩如生的石雕赑屃獸頭傾瀉而出。水流撞擊水面,發出陣陣轟鳴,猶如猛虎咆哮山林,雄渾之聲響徹河岸。飛濺的水花在陽光下閃爍,水霧彌漫間,更添幾分神秘與豪邁。
在黑虎泉周邊,琵琶泉、白石泉、金虎泉等15處名泉星羅棋布。琵琶泉水流輕擊石面,叮咚作響,宛如琵琶彈奏;白石泉泉眼翻涌,潔白水花似珠玉跳躍;金虎泉波光粼粼,水流潺潺。漫步護城河畔,目之所及,泉涌成韻,耳之所聞,水聲叮咚,一幅靈動鮮活的泉城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
五龍潭泉群
清幽靜謐的畫卷
五龍潭泉群,位于濟南市濼源橋以北,護城河西側五龍潭公園內。該泉群共有泉池29處,北魏時這里水域頗大,為大明湖之一隅,湖畔有大明寺,此水為“凈池”。宋代稱“四望湖”。元代時水面縮小,僅剩泉池及縱橫溪流。五龍潭泉群景色秀麗,引得歷代文人前來游歷。杜甫、蘇軾、桂馥等大家便曾詠詩贊美。五龍潭也叫烏龍潭、龍居泉,常年涌水,久旱不涸,居本泉群諸泉之首。相傳,昔日潭深莫測,每遇大旱,禱雨輒應,故元朝初年,在潭側建廟,內塑五方龍神,此后便稱五龍潭。
珍珠泉泉群
靈動秀美的詩意
珍珠泉泉群靜臥于濟南市舊城中心,在曲水亭街、芙蓉街等街巷的懷抱中,宛如散落人間的明珠。這里星羅棋布著21處泉池,其中2處雖已迷失蹤跡,卻不減泉群的靈動神韻。清澈的泉水自地下汩汩涌出,化作潺潺溪流,勾勒出“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詩意畫卷。珍珠泉與濯纓泉是泉群中最耀眼的雙璧。珍珠泉池,澄澈如鏡,無數細密的水泡自池底升騰,恰似串串珍珠在水中搖曳生姿;濯纓泉則水波瀲滟,水流潺潺,泉邊垂柳依依,與泉水相映成趣。諸泉之水匯流成溪,或奔涌注入濯纓湖,或蜿蜒流入百花洲,或悠悠匯入大明湖,最終一路向東,成為黃河支流小清河的源頭——西濼河的生命之源。泉水叮咚,仿佛在訴說著千年來的故事。從宋代曾鞏在此建造“名士軒”,到元、明、清歷代的風云變幻,直至現代成為重要機關駐地,珍珠泉泉群始終以靈動的身姿,見證著城市的歲月變遷,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
沿泉水綠道賞泉群,就像是一場穿越時空的旅行,每一處泉群都有著獨特的魅力,每一眼清泉都流淌著濟南的歷史與文化。這個夏天,不妨來濟南,踏上這條泉水綠道,與這些靈動的泉水來一場美麗的邂逅吧!
通訊員:聶晶
編輯:姜富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