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新聞網5月16日訊2025年的考研戰場上,一群吉利學子以筆為刃,以紙為盾,在星辰與晨光的交替中書寫了屬于自己的故事。他們中有人用實踐反哺理論,有人從失意中重拾信念,有人在優秀同輩的激勵下打破桎梏……今天起,讓我們走進他們的故事。
本期為考研成功學子風采展示第一期,我們邀請到彭向寧、敬海燕、李雨蕁三位學子。彭向寧進入電子科技大學,敬海燕圓夢四川大學,李雨蕁跨入北京外國語大學。今天,讓我們走進他們,感受他們的堅持、破局與蛻變,共同聆聽奮斗的聲音,見證青春如何因拼搏而熠熠生輝。
彭向寧:跨專業考研 用代碼與努力叩開985高校大門
個人檔案:
彭向寧,吉利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2021級人工智能(本科)1班學生,跨專業考研進入電子科技大學通信工程專業。在校期間,獲2023中國機器人大賽暨 ROBOCUP 機器人世界杯中國賽二等獎、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省級三等獎等7項競賽獎項;作為主要負責人完成“二手商品分揀系統”等創新項目;連續三年獲校級獎學金,獲評“四川省優秀大學畢業生”“三好學生”等稱號。
彭向寧考研箴言:“拒絕‘假裝努力’,每天問自己:是機械刷題,還是真正理解了知識的內在邏輯。”
從人工智能領域的競賽狂人,到跨考叩開985高校大門的逆襲者,彭向寧用四年時光在吉利學院演繹了一場關于“破界”與“深耕”的故事。
2021年初秋,當彭向寧拆開吉利學院錄取通知書時,這個來自廣東的青年在日記本上寫下:“這里不是終點,而是認知升級的起點?!痹谌斯ぶ悄軐I的第一堂專業課上,神經網絡的基本原理像一束光,照亮了他對智能系統的原始熱情。大二起,他投身智能車、機器人等競賽,在實驗室日夜鏖戰。一次電賽中,他負責的云臺控制因算法參數調試失敗最終獲得省級三等獎,卻讓他意識到:“技術不是孤立的代碼,而是系統化的工程思維?!辟惡?,他重新梳理PID控制原理,結合人工智能算法反復優化硬件協同邏輯,最終在機器人大賽中帶領團隊斬獲國獎?!案傎惒粌H是技術的試金石,更是心性的磨刀石。”備賽時老師們帶著團隊進行無數次通宵調試、跨學科協作的經歷,鍛造了他解決復雜問題的韌性,也為跨考通信工程埋下伏筆。
“通信是血管,AI是血液中的智慧基因。”彭向寧選擇電子科大,正是看中其在“智能硬件”領域的實力。他坦言,考研不僅是學歷躍升,更是學術理想的延續——導師的研究方向與他的職業規劃相契合,未來計劃深耕“智能機器人控制”領域,將算法嵌入硬件系統,實現工業場景的無人化突破。
敬海燕:圓夢四川大學的逆襲者,是愛與自律的雙向奔赴
個人檔案:
敬海燕,吉利學院體育與健康學院2021級運動康復(本科)4班學生,考研進入四川大學體育教學專業。國家勵志獎學金獲得者、四川省大學生綜合素質A級證書獲得者、四川省優秀大學畢業生,連續三年獲得優秀學生一等獎學金、三好學生等榮譽;擔任班長、體育與健康學院學生會主席團成員、體育與健康學院學生黨支部紀檢委員等職務,工作期間獲得優秀團干事、優秀團干部、優秀團干部標兵等榮譽;帶領班級在五四評優中獲得紅旗團支部、示范團支部、活力團支部等多項榮譽。在黨建工作中組織活動,其中康復驛站成為院級優秀志愿活動,參與人數超2000人。在校期間積極參加比賽,獲國家級創新創業項目1項,校級獎10余項,院級獎20余項。
敬海燕考研箴言:“選擇大于努力,但努力才能讓選擇有意義。屏蔽雜音,專注腳下的每一步?!?/p>
2021年,拖著行李箱站在吉利學院門口的敬海燕,還只是個對大學生活充滿期待又迷茫的小姑娘。四年來,她協助輔導員,帶領班級取得“紅旗團支部”“活力團支部”等校級集體榮譽?!八傉f‘班級是我們所有人的家’,可我們都知道,她才是那個永遠撐傘的人。”敬海燕室友感慨地說。
備考期間,敬海燕結合自身情況,采用了“碎片時間學習法”:午休間隙背單詞,訓練課后用運動手環定時刷題,甚至把專業知識點錄成音頻在晨跑時聽。如今,扉頁上她寫下了這樣的一句話:“致四年前那個勇敢舉手的女孩:你看,光真的會來?!?/p>
臨別之際,敬海燕分享了成長心得:“把‘我做不到’換成‘我試試看’。當年我連上臺說話都發抖,是輔導員那句‘你眼里有光’支撐著我,推著我往前走?!痹阽R頭之外,這個總是笑稱自己“普通”的姑娘,早已用四年光陰詮釋了最不普通的青春定義:所謂光芒,不過是無數個深夜的堅持。所謂優秀,不過是平凡人把“不可能”寫進日程表的勇氣。
李雨蕁:扎根于內心的北外夢 從“不敢想”到“終抵達”
個人檔案:
李雨蕁,吉利學院外國語言與文化學院2021級英語(本科)2班學生,考研進入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筆譯專業。在校期間,獲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四川省優秀大學畢業生,曾獲三好學生、優秀團干事、一等獎學金等榮譽,并作為優秀學生代表上臺發言;獲2023“外研社·國才杯”“理解當代中國”四川省大學生外語能力大賽英語組閱讀賽項銀獎、寫作賽項銅獎;積極投入志愿服務活動,參加了三下鄉和大運會等志愿服務活動。
李雨蕁考研箴言:“屏蔽質疑,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如果方向是你熱愛的,每一步都會充滿力量。”
當李雨蕁看到北京外國語大學研究生擬錄取通知時,四年大學時光如膠片般在腦海中閃回——那些晨光熹微時背誦的英文篇章、深夜臺燈下泛黃的專業書頁、大運會賽場外被汗水浸透的志愿者服……“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那是她平凡中的破繭之路。
“時間永遠不夠用。”這是李雨蕁對備考最深刻的感受。為了高效學習,她找到一位北外學姐制定每日計劃,密密麻麻的十幾項任務填滿日程表。面對壓力,她選擇“只關注當下”:每天只想完成當天的計劃,不去想還有多少沒學完。排隊安檢時,一位三四十歲的中年考生讓她豁然開朗——追求夢想與年齡無關,只要出發,永遠不晚。
回顧來路,李雨蕁對吉利學院充滿感激,她也想對備考期間無私幫助她的老師同學道一聲“謝謝”:“他們的支持,是我暗夜里的微光。”李雨蕁的故事,是關于熱愛的勝利,更是普通學子“破繭成蝶”的縮影。她用行動證明:起點從不定義終點,只要心懷信念,平凡亦可書寫不凡。
在吉利學院,這樣的故事從未停止,因為每一份熾熱的夢想都值得被托舉到更高的天空翱翔。真正的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吉利學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