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今年以來,肥西縣紫蓬鎮貫徹落實縣委“五比五拼”決策部署,堅持“黨建引領”工作思路,以“黨建+產業發展”“黨建+人才支撐”“黨建+科技賦能”為抓手,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民生實事做深入、做細致、做到位,全力推動基層黨建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激活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動力。
黨建+產業發展,開辟農業新質生產力新賽道
創新組織模式。推行“黨支部+合作社+龍頭企業+農戶”四位一體發展機制,與農業龍頭企業建立戰略合作,承接采摘、垂釣、農副產品加工銷售等業務,形成訂單農業、農旅融合、精深加工等多元業態。今年以來,羅壩村苗木產業通過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實現訂單銷售額突破200萬元,帶動86戶農戶增收。
優化產業結構。實施“一村一品”提升工程,整合流轉土地480畝,建成優質稻麥輪作示范基地,同步發展林下經濟、休閑采摘等配套產業。通過差異化發展策略,培育出紫薇苗木、有機稻米等5個特色品牌。
完善利益聯結。創新“保底收益+按股分紅”分配機制,設置產業發展專項基金,確保95戶村民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配套建設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延伸產業鏈條,農產品商品化率提升至75%。
黨建+人才支撐,點燃農業新質生產力新引擎
實施“雁歸工程”。建立在外人才信息庫,出臺創業補貼、場地支持等8項優惠政策,吸引62名青年人才返鄉創業。創新“1+N”黨員能人幫帶機制,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20人。
強化技能培訓。構建“理論+實踐”培育體系,聯合安農大等院校開設專題培訓班,通過專家集中授課、基地學習觀摩等方式,定期組織苗農、果農等開展果樹綠色防控技術、果園管理技術等專題培訓,現場演示果樹修剪、開溝施肥、松土除草等實操技能。全年開展綠色防控、智慧農業等10場培訓,參訓人員達600人次,實現技術推廣到田、服務指導到戶。
健全保障機制。推行“土地租金+務工薪金+分紅股金”模式,開發鄉村保潔、護林防火等公益性崗位32個,優先吸納低收入家庭勞動力就業。
黨建+科技賦能,塑造農業新質生產力新優勢
完善基礎設施。投資800萬元實施高標準農田改造,引導更多資金、技術等要素向農業流動,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實現“從田間到餐桌”全程可追溯。
強化技術支撐。組建由15名專家組成的農技服務團隊,開展“一對一”技術幫扶。在紫薇育苗中應用組培快繁技術,使200畝育苗周期縮短40%,優質苗出圃率達90%。
推進數字農業。建設智慧農業示范基地600畝,配置物聯網監測系統、智能水肥一體化設備。在700畝麥田應用無人機編隊作業,實現變量施藥、精準施肥,農藥使用量減少25%,畝均增產8%。(戴曉娟 吳欣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