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前,周口的張大爺剛過完82歲生日。視頻里,他面色紅潤,神采奕奕,享受著天倫之樂。可能連張大爺自己也不敢相信,1年前自己確診了小細胞肺癌,在生死邊緣徘徊。
從2024年開始,張大爺一直覺得自己的后背疼。他以為是勞累所致,按摩、熱敷試了個遍,疼痛卻愈發強烈。在家人的堅持下,張大爺去往當地醫院檢查發現肺部占位,確診小細胞肺癌。
同年9月,家人為了尋求更好的治療方案,帶著張大爺來到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生給出的建議是化療,盡管深知化療的痛苦,但為了老爺子能夠生存下去,家人還是決定放手一搏。兩次化療下來,張大爺胃脹得吃不下飯,剛咽下的食物轉眼就吐出來,整個人虛弱得連臺階都邁不上,往日的精氣神消失得無影無蹤。
女兒在病房陪護時,同屋家屬與她交流時說道:“俺爸在希福醫院喝中藥,配合化療,副作用小多了。”她迫不及待地將此事告知哥哥,哥哥也四處打聽詢問。幸運的是,哥哥的朋友也證實了希福醫院的療效,稱自己的父親肝癌在那兒治療,效果顯著,雖然最終離世,但并非因為肝臟問題。
女兒更加堅信了,第二天便來到袁院長處:“我爸現在沒法來,臺階都上不去。我拍了我爸的舌苔照片和身體情況,現在就是希望以中藥調理為主....”
“舌暗紅,苔薄、黃,舌體胖....”袁院長盯著手機屏幕,反復查看老人的狀態,斟酌著開出藥方。
一個月后的復診,張大爺竟然和女兒一起來了,精神頭明顯好了許多:“俺爸復查還挺好的,病灶小了,睡覺吃飯都可好,今天想著來讓您把把脈....看看后續怎么治療。”
“舌變淡紅了、薄白....舌下有點瘀,脈沉細...”“身體不錯!回去注意飲食和休息啊....”袁院長調整了幾味方子,擔心張大爺有心理負擔,并沒有和張大爺說明病情。
聽到這話,張大爺一直懸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女兒也暗自松了口氣,對袁院長的細心關懷充滿感激。
袁院長建議張大爺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式,形象地稱之為“兩條腿走路”。在他開具的藥方中,著重以固本扶正為主,增強張大爺的身體抵抗力。家屬也決定一邊繼續放化療,一邊按時讓張大爺服用中藥。就這樣,在接下來的治療過程中,張大爺一共接受了6次化療、28次放療。令人驚喜的是,由于中藥的輔助,他的身體并沒有出現像之前那樣強烈的副作用,每次治療后都能較快地恢復過來。
今年5月,女兒獨自來復診時,笑得合不攏嘴:“我沒讓老爺子來,天天給家打陀螺、放風箏呢,玩得可高興了。”她翻出手機里張大爺放風箏的視頻,畫面里張大爺紅光滿面,完全看不出曾與癌癥抗爭。
“現在我爸啥都可好,吃的那一碗面條,可大。昨天好多人跟他敬酒,還喝點了白酒。”張大爺女兒的臉上洋溢著幸福。
“我現在就想讓我爸一直吃著這中藥,之前省醫那邊都說希望不大了,但我看好多人都能帶瘤生存,我相信我爸也一定行。”女兒堅定地說。從最初得知父親患病時的驚慌失措,到四處尋醫問藥的艱難奔波,再到如今看到父親逐漸康復,重新找回生活的樂趣,女兒心中感慨萬千。
能夠得到家人的陪伴與支持,找到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奇跡就有可能發生。在未來的日子里,相信張大爺會繼續在陽光下盡情地打陀螺、放風箏,享受著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