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擎轟鳴余音未散,輕盈紙鳶已然乘風。與上海汽車文化節聯動,5月17日,2025年嘉定區非遺智創嘉年華暨徐行鎮第三屆風箏文化之旅首展正式開幕。
風箏凌空 東西方紋樣聯袂共舞
步入徐行鎮愛普香料園的活動現場,沿途行道樹上,形態各異的風箏十分吸睛。整場活動共準備了200多只風箏,作為展示和放飛之用。
徐行風箏非遺傳承人劉同生介紹,徐行風箏制作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間,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2007年正式被列入嘉定區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新民晚報記者 徐程 攝(下同)
扎緊風箏骨架,將紙或絹粘貼到骨架上,再繪制出喜歡的圖案紋樣……活動現場,來自上海大學的外國友人們體驗風箏繪制。風箏的左側,中國傳統紋樣柿蒂紋象征著事事如意;而右側空白處,則留給外國友人們發揮想象力,讓東西方文化美妙交融。
意大利人Alex在風箏上繪制了西西里島的地圖,還簽上自己的大名。“成功了!西西里島在嘉定的天空!”第一次放風箏,他高興不已。活動剛剛結束,他已經把vlog視頻上傳到社交網絡,并幽默地配文:“意大利擰手工風箏在嘉定首飛!”
抬頭望去,天空中已有不少風箏展翅高飛。它們形態各異,有的如桀驁的雄鷹,翱翔于天際;有的像是飛馳的汽車,在空中肆意行駛。還有五只圓環形的風箏,格外引人矚目。
“它名為‘滾地龍’,以奧運五環為設計靈感,直徑約為6米,但十分輕盈,小學生掌握技巧后也能放飛。”市級非遺項目“風箏制作與放飛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陸誠祥告訴記者。今天活動中,上海市風箏協會帶來70多只風箏,無疑為市民觀眾帶來了一場風箏盛宴。
跨界創新 為傳統非遺注入新靈感
本次活動,不僅僅是傳統的風箏制作與放飛活動,更有非遺與創新、傳統與未來的激情碰撞。
例如,以風箏和汽車文化為主題,“高校跨界創新設計大賽”已經啟動,視覺組團隊將國潮插畫、卡通動漫等融入風箏設計,科技組團隊則以空氣動力學實驗、智能材料應用等技術重新定義風箏。
徐行風箏以外,徐行鎮還擁有徐行草編、徐行蒸糕、徐行武術、徐行武術等眾多非遺文化。徐行蒸糕在嘉定已有數百年的悠久歷史,結合上海汽車文化節,這款香甜軟糯的蒸糕特別推出“賽車主題”。徐行草編則編織出F1賽車模型,用流暢的線條再現速度與激情。
為進一步傳承好發揚好非遺文化,“尋找下一位傳習人”中外大學生非遺社會實踐項目正式啟動,今后徐行鎮將加強與各高校緊密聯系,利用轄區非遺鄉村生活館、非遺工作室等傳習點,為大學生免費提供更多非遺實踐機會。此外,徐行鎮還與混知團隊“牽手”,將通過開發制作生動有趣的漫畫短視頻、開展青少年喜聞樂見的科普圖書閱讀分享活動等,以多元化傳播形式擴大受眾覆蓋面,提升非遺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徐行鎮古稱“徐家行”,因明清時期水陸商貿繁盛形成集鎮。同為“徐家”,活動現場,“徐徐煥新聚合力 匠心筑夢續華章”文化走親項目啟動。未來,徐行鎮將加深與徐家匯兩地文化旅游資源合作,加深城市與鄉村的文化融合發展。
原標題:《忙趁東風放紙鳶!200多只風箏在嘉定徐行亮相,外國友人也點贊》
欄目編輯:顧瑩穎 圖片來源:新民晚報 徐程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楊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