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印巴5月10日同意實施短期停火后,莫迪就陷入一種“自嗨”狀態,舉國歡慶10天,印度全國民眾是不是都放假了,要是有10天的假期,那也太爽了。
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長達爾
原計劃的停火期限設定為一周,法新社15日稱,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長達爾當天表示,巴國軍隊已同意將與印度的停火協議延長至5月18日。
那莫迪豈不是又多了幾天“歡樂時光”。
印度總理莫迪在首次宣布停火后,在國內組織為期10天的“勝利紀念活動”。
他不僅在國內大肆宣傳“朱砂行動”的成果,還邀請了來自70個國家的駐印武官參加簡報會。
“朱砂行動”是印度5月7日對克什米爾邊境發起的大規模空襲行動。
印度空軍出動超過80架戰機,試圖摧毀巴方所謂的“恐怖組織目標”。
但是根據衛星圖像和巴基斯坦方面的戰報,這場行動以印方慘重損失告終。
巴基斯坦空軍在短時間內擊落6架印度戰機,包括3架法制“陣風”、1架蘇-30MKI、1架米格-29以及1架軍用無人機。
在軍事上受挫后,印度重啟了另一張老牌:水資源。
5月11日,印度外長蘇杰生明確表示,暫停執行《印度河水協定》的立場不會改變。
根據協定,三條流經克什米爾地區的主要河流應保障下游國家——即巴基斯坦的水資源使用權。
蘇杰生的表態意味著,印度正以切斷水源為手段,對巴方施加新的壓力。
5月14日,印度政府再次關閉了位于杰納布河上游的薩拉爾和巴戈里哈爾兩座大壩的主閘門。
這是三周內的第三次關閘操作,直接導致巴基斯坦下游數十條支流斷流。
根據拉合爾水務管理局的統計,旁遮普省南部地區飲用水儲量下降了47%,灌溉面積縮減超過12萬公頃。
這已經不是簡單的水務問題,而是糧食、民生、工業運行的大麻煩。
面對印度不斷利用水資源作為“武器”施壓,巴基斯坦選擇“告狀”。
巴基斯坦外交部長伊沙克·達爾在聯合國大會上首次正式提出“水資源武器化”的概念。
他在發言中指出,印度在停火協議生效期間三次切斷供水,并在不預警的情況下進行兩次泄洪。
泄洪造成的后果非常嚴重。信德省工業區的兩座工廠在洪水來襲后直接被迫停產,瓜達爾港附近的供水管道一度中斷。
達爾表示,印度的行為已經嚴重違反了國際人道主義原則,也突破了《印度河水協定》的底線。
巴方并非空口控訴。他們提交了一系列遙感衛星數據、水文模型模擬以及現場采樣數據,全方位展示水源流量變化軌跡。
而就在聯合國討論這件事的同時,印度國內卻依舊在表演勝利。從新德里到孟買的電視臺持續播放莫迪在邊境基地慰問士兵的畫面。
但莫迪真正感受到的壓力,可能并不來自聯合國,而是來自美國。
5月10日特朗普發文稱,“美國為印巴停火發揮了關鍵作用”。白宮也發布聲明,稱愿意為兩國提供調解幫助。
美國如同和事佬一般,左右開弓,并且五角大樓已批準向印度出售一套價值6億美元的遠程防空系統。
這套系統包括雷達預警模塊與自動化指揮平臺,將部署在克什米爾地區東南線。為了“提升應對巴方導彈襲擊能力”。
美國的雙重角色引起了巴方的不滿。
巴外交部發言人在5月12日的記者會上明確指出:“美國的調解話術與軍售實際情況形成明顯對沖,我們對此表示遺憾。”
美國國務院對此沒有直接回應,只強調“希望地區保持和平穩定”。
巴基斯坦認為,美國此舉屬于“平衡政策”,本質上仍是維持印巴對抗的狀態。
目前,距離5月18日的停火協議結束僅剩兩天。
克什米爾線前沿已重新開始出現兵力調動跡象。印軍在班迪波拉和普爾旺地區增派了邊防單位,巴軍則加固了沿線觀察哨與補給線。
兩國都未明確表示是否愿意停火停戰,嘴上說著停火,暗地里小動作不斷。
《黎明報》援引巴軍官員消息稱:“若水源問題不能結局,沖突將無法避免。”
當水資源成為新型武器,停火協議的效力也大打折扣。
沖突或許只是時間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