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6日
陜西省生態環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
介紹“加強生態保護監管
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
有關情況
發布會上有哪些精彩問答
鹮鹮帶你來盤點~
陜西日報:加快完善生態質量監測網絡,開展生態質量監督監測是支撐生態保護監管和美麗中國建設的必然要求,請介紹一下,我省生態質量監測網絡建設有關工作。
省環境監測中心站
副站長高艷芬
生態質量監測是客觀準確掌握區域生態狀況、科學實施生態保護修復及成效評估的基礎,與空氣、水、土壤等環境質量監測相比,生態質量監測的內容更豐富、指標更復雜、手段更多樣,生態質量監測網絡以物種多樣性、生境為監測對象,以突出監督、發現問題、積累數據為目標,關注生物群落物種組成、結構、功能等。
按照生態環境部2023年印發的《全國生態質量監督監測工作方案(2023—2025年)》,2023年,生態環境部啟動組建生態質量監測網絡工作。經我廳會同中科院、西農大、陜科大、相關市級監測站等單位積極申報,2023年11月,陜西秦嶺站(森林)和陜西黃土高原站(森林)獲批為第一批國家生態質量綜合監測站。2024年12月,陜西巴山站(森林)、陜西馬欄站(森林)、陜西渭北關中站(農田)、陜西西安城市站(城市)、陜西榆林站(荒漠)、陜西渭南站(濕地)獲批第二批國家生態質量綜合監測站。目前,我省的國家生態質量綜合監測站數量達到8個,從要素上涵蓋了城市、森林、農田、荒漠、濕地等主要生態要素,從地域上覆蓋了關中、陜南和陜北區域。
此外,按照我省不同生態系統類型,我廳統籌規劃全省生態質量監測樣地布局,目前全省共布設有503個生態質量監測樣地,基本實現了對全省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重點生態功能區等重要生態空間以及生態脆弱區的全面覆蓋、重點監測??梢哉f,我省已初步構建形成“生態質量綜合監測站+樣地”的生態質量監測網。
下一步,我省將按照國家相關要求,積極發揮各生態質量綜合監測站和樣地監測作用,充分利用現有衛星資源、無人機、地面監測等手段,立足重點監管區域監測需求,發揮遙感監測和地面監測協同效用,積累生態系統長期監測數據,切實履行生態環境監測“吹哨人”職責,有力支撐我省的生態保護監管。
來源:陜西省生態環境廳
招賢納士丨博士研究生公開招聘公告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條例》
陜鄂簽訂漢江流域(鄂陜段)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