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時期的杭州城】
南宋,既可以是整個宋朝的一部分,也可以說是北宋的第二個時期,至于南宋的首位皇帝趙構,他是宋徽宗趙佶第九個兒子、宋欽宗趙桓的弟弟,母親是顯仁皇后韋氏。
無論是風波亭,還是紹興和議;無論是隆興北伐,還是乾淳之治;無論是開禧北伐,還是端平更化,南宋留給后人的印象,總是國事衰頹、軍力孱弱——其實,這何嘗不是一種誤解呢?
【宋高宗趙構】
【數學】
南宋數學家秦九韶,在公元1247年就已經發現一元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歐洲則要到400多年后才發現,但在我們的課本上,這個公式仍是以歐洲人的名字來命名。
秦九韶算法是一種多項式簡化算法,在西方被稱作霍納算法。秦九韶的《數書九章》概括了宋元時期中國傳統數學的主要成就,尤其是系統總結和發展了高次方程的數值解法與一次同余問題的解法,提出了相當完備的“正負開方術”和“大衍求一術”。對數學發展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秦九韶與李冶、楊輝、朱世杰并稱宋元時期的數學四大家——其實我們的祖先一直領先世界,只不過我們誤解或者遺漏了這些。
【孟珙】
被譽為“中國最偉大的機動防御大師”的孟珙,生于公元1195年,字璞玉,隨州棗陽(現在的湖北省襄陽市下轄的棗陽市)人。
【孟珙畫像】
公元1233年,在宋蒙聯軍攻打金國最后的堡壘蔡州的時候,蒙古漢軍萬戶張柔率敢死隊二十余人攀越壕溝突襲蔡州城墻,結果被金軍發覺并用鉤連槍抓去兩人。彼時張柔已經被槍鉤住,眼看就要鉤走,千鈞一發之際,孟珙趕上前去用飛劍斬斷鉤子,救得張柔一命。
四年后張柔的兒子張弘范出生,而崖山一戰滅亡南宋的就是這位張弘范——如果孟珙有預知后事的本事,不知道還會不會舍身援救張柔呢。
【經濟與人口】
南宋中后期即公元13世紀,僅僅南宋疆域上的人口就能占到全世界總人口的15%左右,而經濟總量卻占到了當時全世界的75%以上——我輩還要努力,按照2024年的最新數據,我們的GDP約為135萬億人民幣,約占全世界GDP總量的17%左右。
【南宋商船】
【工業】
公元12-13世紀,全世界能稱得上工業的就只有紡織業——即使現在也屬于輕工業。
我國南宋時期最先進的織布機竟然有1800多個活動構件,其中有的技術是現代化織布機的鼻祖,我們祖先對工業、對機器設備的理解力和創造力,真是不同凡響、獨步天下。
【南宋的水轉大紡車】
【臨安府家家戶戶都有紡機聲】
【技術很掙錢】
南宋時期,一位熟練雇工的工資會高于知府工資,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比如南宋的知府,品級并非固定,而是取決于官員的本官(寄祿官)或差遣(實際職務)的品秩,這與明清時期知府有固定品級(比如明代多為正四品、清代一般是從四品)的制度截然不同。
而南宋的知府一般年俸祿在400貫左右,還真不如一位紡織業熟練技工一年掙得多。
【反對北伐的不止廟堂】
南宋之所以一直偏安,在北伐即收復北方故土方面總顯得猶猶豫豫、不情不愿,一方面是南宋皇室尤其是皇帝本人不積極,而另一方面是我們想不到的:民間反對的聲音也太大。
當時南宋民眾擔心如果收復了北方故土,那里早就被金、蒙破壞殆盡,所有的房屋田舍都需要重建,所耗費的銀錢都需要南方來支出,這意味著對南方會征收更多更高的稅賦——有些事兒,真是我們沒有考慮到。
【秦檜】
秦檜的跪像實在太多了。
比如浙江杭州岳王廟?,位于西湖邊棲霞嶺下岳飛墓前,為鐵鑄人像,秦檜夫婦反剪雙手、面墓而跪,形象沮喪。
?比如江西九江岳飛母墓前,位于株嶺山東端、老虎山西側岳飛母親姚氏墓前,石質跪像,現已殘損,構形與杭州鐵像相似,呈現求饒姿態。
?比如河南至少有三處?秦檜的跪像:?湯陰岳飛廟、?朱仙鎮岳飛廟、?淮陽太昊陵。
但是,秦檜書法堪稱一絕,元末明初的文學家、史學家陶宗儀在金陵文廟的中欄上曾見過秦檜的書法“玉兔泉”三個字,稱其字“頗有可觀”。
目前遺留下來的秦檜書跡僅有拓本《都騎已臨帖》和《別紙勤懇帖》存世,收錄于南宋曾宏父的《鳳墅帖》,藏于上海圖書館——另外,認為“宋體字”是秦檜所創,有些謬誤。
宋體作為印刷字體出現于明代的正德年間(公元1506-1521年),,由蘇州刻工為適應雕版印刷需求集體改進而成。
【行在與都城】
臨安府,即現在的浙江省杭州市,宋高宗趙構建炎三年(1129年)閏八月,將杭州作為行在所。
到了宋高宗趙構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正式升杭州為臨安府,作為“行在”——有的朋友以為整個南宋時期,臨安府的級別一直都是“行在”,也就是皇帝出行的地方、國家臨時的陪都等等,也是一種誤解。
宋高宗趙構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正式定都臨安府,增建禮制壇廟,這是一個重要的標志。而且《宋史》中也明確記載:是歲,始定都于杭。
【南宋到底能不能打】
南宋,從公元1127年6月到公元1279年3月,經歷九位皇帝帝、享國152年,就從來沒有過自己的優質產馬地——那些都在北方。
每次金軍或者蒙軍大舉南下,他們既有自己優勢的騎兵甚至重裝騎兵,還有招降或者自己訓練的水軍,這就導致南宋從始至終在平原上,只能多以步兵的血肉之軀抵擋鐵騎的沖擊。
所以南宋在軍事戰爭中,所取得的勝利一般都是擊潰戰而不是殲滅戰——實在是跑不過訓練有素的騎兵部隊,而且仔細查閱各類史料后,就會發現南宋在所有戰爭中的勝率保持在70%以上。
如果低于70%,比如60%、50%呢?那就意味著要亡國了,比如南宋末年就是這樣。
而且,整個南宋步兵的平均作戰負重大約在26-32公斤的水平,由于時代背景已經發生重大變化,所以南宋并沒有像北宋那樣做出極端崇文抑武的事情——這與美國的特種部隊比如海豹六隊(擊斃本·拉登的海豹六隊),執行水下滲透的特種兵需要攜帶MK25閉式呼吸器、潛水電腦和武器模塊,整套裝備的總重量也就是28公斤。
28公斤?也就是我們南宋時期普通步兵的平均負重水平而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