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從電視新聞的解說詞里,才知道我們這里大張旗鼓、遍地開花的“社區食堂”,原來是學的新加坡,說是那里人的一日三餐,都是依賴于“社區食堂”來解決的,自己家里是不開伙倉的。
哪個電視臺?就上海電視臺啊,曾經播出過的這樣內容的新聞報道,很容易去查找得到的。而“我們這里”,當然也就是指的是上海了,其它地方有沒這樣的現象,我不知道。
我也知道,上海全市的居民都學新加坡的這種就餐模式,是不可能的,至少我覺得是不可能的。權當做是一種補償吧,多一種就餐方式的選擇,愛吃不吃,又不是強迫的,也不是免費的。
因為這樣的社區食堂有補助,也就是牽扯到金錢了,說得直白一點,就是經營者有錢拿,可以拿到一筆補助的錢。
大概“無奸不商”這句話還是有道理的吧,也自然就會有不少的商人鉆這個空子,利用這個政策來給自己斂財,什么掛羊頭賣狗肉的,什么徒有其表的,什么改頭換面的,什么關門跑路的,反正各路妖魔鬼怪都出來了。
當然,因為是新生事物嘛,還是在摸索探索的學習階段,出現問題在所難免,很正常,大家都還是想把這件事情做好的,因為,如果真的把這件事情做好了,受益的還是普通大眾。
再說了,就像IP是新加坡的網友他們說的那樣,新加坡的鄰里食堂也有很多的弊端,也有很多的問題。我們當然不會全盤照搬的,我們有我們的國情。我們會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比如,新加坡的鄰里食堂,不是簡單的吃飯,而是鄰居聚會聊天,增加情感交流的地方。這是一個優點,我們不也學過來了么。
按電視新聞里的說法,我們這里把這個叫做“鄰里會客廳”,除了在社區食堂吃飯,解決生理問題,還可以在這里聊天散心,排憂解難,解決心理疾病。除了提供免費飲用水,還有藥品啊,眼鏡啊,雨傘啊之類的,可以把這里當做是茶館店。
不過,這樣的社區食堂,也有叫做長者食堂的,對老年人的服務更體貼也更周全,就餐的折扣幅度也更大。也肯定的了,這樣的食堂,才是真的社區食堂,也真的應該給予補助,因為真的不是以盈利為目的。
推廣社區食堂模式,也不是要全民社區食堂就餐,沒這樣極端的。
要是自己家附近就有這樣的真正的社區食堂,有福了。
上海真好,不是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