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間,曾風光上市的云創數據(835305)從資本市場的“潛力股”淪為人人自危的“雷區”。
股價從半年翻6倍到蒸發80%
回溯至2021年8月26日,云創數據以北交所首批上市企業身份掛牌上市,發行價20元/股,首日漲幅超過200%。
彼時,公司頭頂“大數據存儲與智能處理”的科技光環,業務覆蓋政府數據平臺、企業私有云等領域,疊加“東數西算”國家戰略的東風,股價從2024年9月底的9元左右啟動,到今年2月17日最高飆到54.6元/股,足足翻了六倍多。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自2025年2月高點54.6元/股至5月21日復牌后已經跌到13元左右,短短三個月跌幅超80%。其中,下跌最猛烈的幾天,4月28日收盤下跌29.98%,4月29日再度下跌超過21%,兩個交易日跌去50%。
這兩天暴跌的前一晚,云創數據分別收到了以下負面消息。2025年4月27日晚間,云創數據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了中國證監會出具的《立案告知書》。因公司涉嫌存在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行為,中國證監會依據相關法律法規,決定對其展開立案調查。
2025年4月28日,公司發布了股票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如果公司年度報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或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將可能觸及《北京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第10.3.1條第(三)項,“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的財務會計報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或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所規定的情形。
財報遭遇北交所質疑 上市后業績就大幅下滑
2021年,云創數據登陸北交所,上市后業績就開始大幅下滑。財務數據顯示,2021年云創數據歸母凈利潤6578萬元。2022年和2023年,公司分別虧損1480萬元和6012萬元。
據此前公司發布的業績快報,公司2024年營業總收入為2.62億元,同比下降11.27%;歸母凈利潤為虧損1.09億元,虧損幅度進一步擴大。
對于2024年營業收入的下滑,云創數據解釋稱,國內信息化建設市場需求受宏觀經濟及客戶預算影響,項目落地速度及進度較緩,公司政府業務受政策及市場環境影響較為直接,導致營業收入有所下降。
對于利潤下滑,公司表示,2024年由于公司長賬齡的應收賬款回款情況欠佳,對預計回款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的客戶進行了單項計提,同時按照遷徙率模型計算了去年的信用減值損失,二者累計計提信用減值損失約8000萬元。同時,去年其資產減值損失計提約1600萬元。
不過,4月29日,云創數據公告稱,經與公司年度審計機構溝通,其表示因公司臨時對財務報表進行調整,擬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的審計報告和內控審計報告。如果公司年報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或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將可能觸及退市風險警示情形。這就意味著云創數據將變身ST。
云創數據的財報此前也曾遭遇質疑。2022年和2023年,北交所均對云創數據的年報進行了問詢。其中,云創數據2023年年報被問詢了兩次。
2023年底,云創數據的存貨余額約2億元,同比增長約30%。2023年,云創數據存貨轉入固定資產(電子設備)、無形資產(軟件)金額分別約2100萬元、1500萬元,轉入金額占相關資產期末賬面價值約36%、49%。
北交所要求云創數據說明,未將服務器作為存貨對外出售,而將其轉為固定資產用于項目研發的做法是否具有經濟性,是否符合行業慣例;提前批量采購軟件,并在采購后又轉入無形資產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符合行業慣例。
根據安排,5月6日,云創數據、廣道數字復牌,復牌后兩家公司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特別處理(股票簡稱前冠以"*ST"字樣)。
據了解,廣道數字、云創數據2024年年度報告均被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公司股票已在4月30日停牌一天,根據《北京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相關規定,公司股票將于5月6日起復牌,并被北交所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后的股票簡稱變為"*ST廣道"、"*ST云創",退市風險警示后公司股票日漲跌幅限制仍為"30%"。
值得一提的是,云創數據、廣道數字兩家公司系北交所首批"*ST"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