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記者從昆明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獲悉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于近期印發了《城市園林綠化工作可復制經驗清單(第一批)》總結各地在公園綠地開放共享口袋公園、城市綠道、園林綠化垃圾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方面的可復制經驗
其中昆明市滇池綠道經驗成功入選向全國推廣
山之橋
本次印發的清單顯示,昆明市滇池綠道以全面協調保護與利用方面的舉措成功入選。
水之橋
2021年3月,滇池綠道作為昆明市十大重點工程之一啟動建設,由昆明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牽頭推進項目實施。
滇池綠道以世界級高原名城會客廳、滇池最美綠色翡翠項鏈和環湖生態屏障、城市山水景廊、文化旅游長廊為定位,以“大濕地、大生態、大景區”為建設目標,并配套建設為市民提供便捷服務的驛站、停車場等設施。
林之橋
為高標準規劃建設滇池綠道,昆明市邀請國內知名機構組成聯合體參與規劃設計,經反復論證研究,以“全國一流、全省第一”的標準規劃建設,構建“山水林田路湖”的生態格局,將滇池綠道打造成滇池旅游黃金岸線上最美的風景線。
滇池綠道規劃總長度137公里,目前建成開放108公里,架設20余座跨河橋和13座棧道。生態過渡帶部分,完成地形塑造193公頃,種植2.73萬株喬木以及灌木地被150公頃。計劃建設40余座服務驛站,以及監控廣播等智慧化管理設施。
田之橋
滇池綠道的建設,是昆明貫徹新思想、踐行新理念,塑造城市競爭力、助推城市轉型升級的全新實踐。綠道在全面保護現有自然山體、滇池、濕地、農田鄉道等生態本底,不破壞原有生態前提下,打造出野趣盎然的生態綠道,取得以道守界、依道帶面、串道活鏈、借道展卷四大成效。
湖之橋
以道守界。滇池綠道作為滇池核心保護區的實際落地物理邊界線,優化完善了《云南省滇池保護條例》中對滇池生態保護核心區的劃定范圍。綠道圍合面積比原一級保護區內陸域生態空間增加2.84平方公里,同比增加10%。
依道帶面。協同開展區域治理,一體化國土空間整治。作為湖濱生態廊道的骨架空間,以線帶面,推動環湖山體生態修復、水環境生態治理、森林結構健康經營、生物多樣性提升保護等,形成一體化國土空間整治機制。
草之橋
串道活鏈。綠道串聯了沿線43處主要濕地公園、2個歷史文化名村、20余處美麗鄉村,繪就出有生態、有特色、有文化、有風貌、有業態的滇池鄉居圖景。
借道展卷。滇池綠道設計建造了以“山水林田湖草村”為主題的7座特色棧橋,以“物語小橋”為主題的20余座特色跨河橋,還原了“漁浦星燈”“海潮夕照”等滇池歷史古景,并建造了沿線30余處觀景平臺,將滇池綠道打造成滇池旅游黃金岸線上最美的風景展示屏幕。
村之橋
這個按照世界級標準修建的綠道,不僅為市民和游客提供舒適、愜意的綠色休閑空間,還將帶動沿線區域產業融合升級,實現滇池流域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的新格局。
來源 昆明規劃建設
責任編輯 呂世成 陳潔
責任校對 楊飏
主編 林舒佳
終審 編委 李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