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印巴沖突快速停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實力較弱的巴基斯坦在戰場上戰勝了綜合實力更為強大的印度。巴基斯坦無論是經濟水平、軍費數量、兵員數量還是裝備數量等都處于劣勢,但是在實戰中卻贏得絕對主動。這里面除了巴基斯坦訓練更為嚴格、人員戰斗意志更為強大等原因外,巴基斯坦能夠取得勝利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巴基斯坦擁有更為強大的作戰體系。
巴基斯坦與印度相比數據上確實是弱國,但巴基斯坦并非真正的弱國。巴基斯坦擁有更為先進的作戰體系,特別是偵察、指揮、打擊、評估的一體化體系。巴基斯坦的勝利也預示著一場史無前例的軍事變革來臨,那就是真正弱國的軍事能力將被嚴重壓縮。在全新的體系化作戰時代,沒有能力組建自己強大體系的國家,將會在實戰中被按在地上摩擦。
1
巴基斯坦的“精兵戰略”戰勝存在結構性缺陷的印度空軍,昭示著弱小國家失去對抗資本。構建一個強大體系并非是一個弱小國家能做到的事情,巴基斯坦的強大體系從本質上說就是中國幫助構建。一個完善體系需要一套能夠在全球精確定位的衛星導航系統,一套全球順暢指揮的通信系統,完全獨立自主的電子對抗、激光、高性能雷達、遠程精準打擊導彈等先進裝備生產能力,一套強大的算力底座,完善的工業鏈和強大工業生產能力,強大的經濟支撐實力。
印度在實戰中遭遇慘敗,除了萬國牌裝備難以整個這個因素之外,最核心的就是其缺乏完善的體系。印度號稱第四軍事強國,僅僅次于中美俄,但是其顯然不具備構建強大的體系。“數據鏈共享”“體系化作戰”等說起來很簡單,但要真正實現相應目標卻是非常困難的。印度想要依靠強大經濟實力,通過在全世界購買先進裝備完善與升級自己體系。但是印度這種北洋水師風格的現代化路子在現在已經行不通了。巴基斯坦的成功核心還是背靠強大中國,本質上是中國體系化建設的巨大成功。弱小國家,可能會在這種體系化建設中掉隊。
2
殲10C成功意外導致殲35爆火,印度必然加速升級體系,殲35才是贏得體系爭奪的關鍵。印度之所以停戰,就是因為知道現在根本打不贏,繼續打下去只會導致更加嚴重的損失。但是停戰過后,印度必然要研究對抗巴基斯坦以殲10C為核心的空戰體系的策略。下一步如果巴基斯坦繼續憑借殲10C戰勝印度空軍估計就將遇到一定困難。殲-35這款被外媒稱為“東方閃電”的戰機,憑借其隱身性能、多用途作戰能力以及出口潛力,正成為巴基斯坦、埃及等國家重塑地區軍事平衡的關鍵籌碼。
巴基斯坦要想在下一輪交手時仍然保持優勢,關鍵在于“迭代補缺”,殲35就成為重要選項。殲35采用氮化鎵有源相控陣雷達和光電分布式孔徑系統,實現了“先敵發現、先敵打擊”的能力。與美軍F-22相比,殲35全方位無死角設計使其在空戰中更具生存優勢。殲-35的最大載彈量達8噸,機腹可內置6枚中距空空導彈,同時保留外部掛點以兼容對地、反艦任務,在確保隱身能力同時,最大限度滿足了彈藥掛載需求。
3
殲35成為未來體系的核心,埃及、巴基斯坦都意向度很高。慶祝埃及空軍與中方航空制造公司慶祝合作45周年紀念活動上,埃及空軍司令特意視察了殲-35戰斗機模型,對這款戰機表現出來了異乎尋常的興趣。美國拒絕出售F-35,俄羅斯因產能和信任問題難以提供蘇-57,埃及想要購買能與以色列F-35抗衡的五代隱身戰機,殲35就是最佳選擇。埃及已經明確表達了購買意向,中東地區的其他國家諸如伊朗、沙特等也有意向,他們需要克服的就是政治關口。
巴基斯坦在殲10C上嘗到甜頭后,引進殲35的愿望更加強烈,唯一的難題就是經費問題。殲-35不僅是單一武器平臺,更是“隱身+數據鏈+無人機”體系的核心節點。“殲-35+攻擊-11無人機”協同作戰模式,預示未來戰爭將向“有人-無人協同”和“跨域融合”演進。全球軍事格局的重構,殲-35的溢出效應,殲35將打破美俄壟斷的五代機市場。殲35對于巴基斯坦,它是打破南亞均勢的“戰略杠桿”;對于埃及,它是擺脫安全依賴的“救命稻草”;對于中國,它是投射影響力的“空中名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