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前世界第一的斯瓦泰克接受了媒體專訪,談到了近期低迷的狀態以及當今網壇的整體水平正在飛速提升等話題。
Q:連續11個月無緣冠軍會讓你感到困擾嗎?
A:有時候我對自己的表現確實不滿意。這種情緒對我的完美主義性格來說很正常,在賽場上就能看出來。但當我離開賽場,從更宏觀的角度審視這個賽季時,會發現很多積極因素。
打進八強或四強本就是不錯的成績。我依然是本賽季表現最穩定的選手之一,這種穩定性的建立,幫助我一步一個腳印地向目標邁進。
Q:穩定性是你追求的目標嗎?
A:算是階段性目標,當然最終目標始終是奪冠。正是這種穩定性讓我能周復一周地提升自己,不斷完善網球技藝。幾乎每站比賽我都能保持半決賽或八強的水準。奪冠需要天時地利,場上形勢并非我能百分百掌控的——有時狀態不佳,有時簽表不利,各種因素都可能導致提前出局。
我現在專注于掌控可控因素,不斷追求進步。回顧前半年,我的成績其實相當出色。我嘗試從兩個維度評估自己的表現:既看當下進步,也著眼長遠發展。
Q:如果只計算去年法網之后的積分,你的WTA排名將跌至第七位。這個排名依然很高,但以你的抱負顯然不止于此。
A:我從不這樣計算積分,更不會刻意剔除之前的法網成績。這個假設毫無意義——我在巴黎奪冠是實至名歸,這些積分本就該計入排名。
Q:成績下滑恰巧與新教練合作的時間點重合。維姆·費塞特是否也應對此負責?
A:不,這種說法非常苛刻且不公平。我只能從自己的視角來評價教練——這也是唯一合理的視角,即我們日常訓練的真實狀況。近幾個月的成績波動與多重因素有關,包括家庭生活方面的挑戰。
我的職業生涯已進入需要重新自我定位的階段:我不再是巡回賽新人,而是一名需要不斷適應新身份的成熟選手。這看似矛盾,卻是我必須面對的轉變。因此,我既在運用現階段積累的經驗,同時也在積極尋求新的突破——畢竟對手們對我的打法已經了如指掌。
在我看來,我的技術水平并未突然下滑,優勢也依然存在。只是某些場次確實沒能發揮最佳水準。這絲毫不影響我和維姆持續投入的訓練狀態。最關鍵的是,我切實感受到自己網球技藝的進步。我信任這個過程,也慶幸身邊有專業團隊的支持。比賽結果并不能完全反映訓練成果,競技體育本就充滿起伏——這正是這項運動的自然規律。
Q:能具體說明嗎?
A:當今網壇的整體水平正在飛速提升。我的表現與2022年巔峰期相差無幾——當時所有人都驚訝于我擊球后的強上旋和高質量的二發,其實連我自己都感到意外。但現在,大家已經熟悉了我的打法,她們也在進步。比如天賦異稟的高芙,隨著年齡增長更加成熟,阿麗娜(薩巴倫卡)也突破半決賽瓶頸開始奪冠。我對大家充滿敬意,網球比賽是一場雙方的較量,局勢不由單方掌控。正因如此,我更加專注自我提升,力求持續精進,保持在最高水平競爭——這正是網球的魅力所在。
我始終以長遠眼光看待訓練成效。比如技術改進就需要時間沉淀,不可能兩周練成新技術,而且能受用整個賽季。人體機能決定這種進步必須經過長期積累才能顯現。正因如此,在賽事壓力下我偶爾會出現技術動作"回彈"到舊習慣的情況——但這絕非教練的過失,而是運動訓練的客觀規律。簡言之,整個提升過程遠比電視機前觀眾想象的復雜得多。
Q:這些技術調整是否有明確時間表?
A:所謂"進步"包含我正在掌握的各個環節:比如我們重新聚焦發球技術,調整正手擊球站位等。這些改變不會立竿見影地反映在賽果上。我通過和維姆合作的收獲來評估進步,雖然有時在賽場決策上仍會偏離訓練預設的方案。
Q:場上決策失誤是否與心理壓力有關?
A:更多源于我的完美主義傾向和內在紀律要求。本賽季我時常會不自覺地與過往"理想狀態"對比,這種不切實際的參照反而催生過高期望。
Q:保持積極心態很重要。
A:是的,但更需要的是構建全面認知——既不美化過去,也不放大失誤,否則就會陷入思維誤區。
有時候,比賽剛開局我就著急打出"超級正手",這種念頭正是完美主義作祟的表現。目前我的心理訓練重點,就是合理管控這種傾向,進展令人滿意。有時我對特定比賽設定過于嚴苛的預期,反而會影響臨場發揮。
不過完美主義重現并不意外。那些看似完美的賽季其實也有瑕疵,只是近期遇到的挑戰確實影響了我的心態和工作舒適度。但我始終基于現有條件,堅持每日精進。很高興能探討這個話題,因為那些"心理崩潰"的標題實在令人不快——記者們將比賽中的專注力波動等同于心理危機,這種以偏概全的判斷既不公正,更不符合事實。
Q:這些輿論是否傷害了您的心理教練達莉亞·阿布拉莫維奇?
A:首先受到傷害的是我自己。事實上,我對現階段的生活狀態很滿意。最近甚至在新聞發布會上,我開始被追問"為何不微笑"這樣的問題——輸掉一場比賽絕不意味著如媒體渲染的"陷入混亂",這只是普通的狀態波動。達莉亞是我始終信賴的支柱。我信任整個團隊,也希望身邊人都清楚這一點。
Q:是否曾考慮過調整與達莉亞的合作模式?
A:從未有過。外界不知道的是,幾乎每年我都會面臨全新挑戰:2022年學習應對爆紅后的壓力,2023年與焦慮癥共處,2024年備戰被我視為圣殿的奧運會。當遭遇禁賽風波時,我甚至數周不愿踏足訓練場——那是我職業生涯最黑暗的時期。
列舉這些經歷是想說明:職業網球的需求永遠在變化。即便某年制定的心理策略奏效,也不代表能一勞永逸。達莉亞提供的正是這種持續的專業支持。現在媒體制造的輿論風暴非但沒有提供建設性空間,反而帶來了不必要的額外壓力。
心理領域本就難以用數據量化,特別是在成績波動期。加上我并非事無巨細都對外公開的性格,導致外界對我們的工作體系產生諸多誤解。那些關于我"放棄中國賽季是因為身心俱疲"的推測尤其荒謬——當時明明是禁賽期所致。如今我已正常參賽,媒體卻仍在散布「burnout(過度疲勞)」之類的診斷,這完全是無稽之談。
Q:為何頻繁更換教練卻始終與達莉亞合作?
A:我嘗試過多種心理輔導模式,但每周一次的線上咨詢根本不適合我。達莉亞和團隊其他成員的專業支持,是支撐我走到今天的關鍵。
過去半年止步四強的成績,不能抹殺我們七年來的共同成長。馬切克、達莉亞和托馬什見證了我所有巔峰與低谷,若僅憑某場比賽的專注度問題就否定這種合作,那評判者顯然缺乏全局視角。
接下來,斯瓦泰克將正式開啟法網衛冕之旅的籌備,“稍微調整一下心態與身體狀態,現在我只想專注于每天的訓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